第一百二十九章 步騎對射-《三國之銀狐》
第(1/3)頁
“阿晨,怎么樣?”
甘寧騎馬趕來,此時后方的黃門亭士兵已經整列隊伍,在沈晨的指揮下,一部分人藏匿于左側紫云山里,另外一部分人于道路結陣。
沈晨也騎在馬背上,在一處大概兩三米高的土丘上觀望,聽到甘寧的話,他說道:“是曹操的騎兵來了。”
甘寧沉聲說打:“我已經讓將士們立即原地結陣了,但我就怕敵人只是圍而不攻。”
“肯定是這樣。”
沈晨點點頭道:“騎兵無法正面沖陣,他們必然是游而不擊,拖延我們撤退的時間,等到后方的步兵抵達,此地離昆陽已經不遠,我們且戰且退,互相掩護。”
“好。”
甘寧說道:“我立即回去列陣,你自己小心。”
“放心。”
沈晨點點頭,騎兵確實強大,但在唐宋以前,騎兵的作用其實非常有限,《六韜》曰:“戰則一騎不能當步卒一人”。
也就是說一名騎兵的戰斗力還不如一名步卒,一直到唐宋以后,騎兵的重要性才發揮出來。
究其原因,就在于西晉之前,由于雙邊馬鐙和高橋馬鞍尚未問世,騎兵在馬上缺乏穩固可靠的著力點,所以無法使用后世那種強力的沖擊性長柄兵器,如大斧、大刀、馬槊、破甲錐等。
像當時的猛將之所以能夠成為猛將,就是他們的騎術極為高超,可以完全只依靠雙腿的力量就夾緊馬腹,強行用腿部和腰部的力量給上半身做著力點。
別人無法用大斧、大刀、馬槊、破甲錐進行沖陣,他們卻可以達到,一人一馬萬軍叢中拼殺,如項羽、關羽。
別看后來的猛將兄也挺猛,如李存孝、楊再興都是百人斬猛將,可換他們缺乏馬鐙和高橋馬鞍的情況下,未必能取得歷史上那般驕人的戰績。
因而這就是為什么有王不過霸,萬人敵關羽的美名。
所以,西晉之前的騎兵,實際上還沒有進化為后來的那種可以以雷霆萬鈞之勢,正面沖垮步兵大陣的沖擊型重騎兵。jújíá?y.??m
而是那種偶爾使用戈戟、槍矛、環首刀等操作難度不高的近身戰兵器、著重使用弓箭的騎射型輕騎兵。
也正因如此,當時的騎兵,主要是用來執行偵察、警戒、巡邏、偷襲等輔助性作戰任務。
如官渡之戰,曹操領五千騎兵直奔烏巢,到了烏巢之后,實際上是下馬作戰打敗淳于瓊,燒了烏巢糧草。
而從秦到東漢,所謂天下無敵的匈奴騎兵,就有多次敗仗。
譬如蒙恬、李牧大破匈奴所采用的的戰術就是步兵+戰車+弓弩,其攻堅無力的弱點暴露無遺。
即便是到了漢武帝晚期,匈奴幾萬騎兵面對李陵區區五千步兵結成的大陣竟一度束手無策,其最后獲勝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漢軍用完了弓矢。
因此結合種種,足以說明當時的騎兵面對結陣的步卒,很難形成殺傷力。
他們在正面戰場唯一的作用,就是當已方步卒與敵方步卒交戰的時候,從兩翼進行包抄。
這種戰斗例子在西晉以前,包括秦漢,以及羅馬帝國的戰爭當中,都是如此,還從未出現過騎兵正面突進的情況。
正因如此,面對洶涌而來的曹軍騎兵,沈晨其實并不是很擔心。
只是曹軍騎兵顯然不是為了跟他們正面對壘,而是要從側翼騎射牽制他們,等到后方步兵上來,再從側翼絞殺。
對于這套戰術,沈晨沒吃過豬肉但算是見過豬跑,之前看《史記》的時候就見識過匈奴人的這種打法,所以他必須做出應對才行。
“列陣,列陣,列陣!”
高昂的呼喊聲遍布整個曠野,各級軍官的哨聲催促聲不絕于耳,士兵們紛紛將開始整齊隊列,將矛頭指向北方。
便在這個時候,雷鳴般的鐵蹄聲音呼嘯而來,仿佛地動山搖一般要將前方的一切碾為齏粉。
曹操親領騎兵,已經追至紫云山一帶,這里對于騎兵來說其實并不是一個好地方,因為官道比較狹窄,沈晨軍的左側,曹軍的右側就是紫云山,一片伏牛山余脈。
而沈晨軍的右側,曹軍的左側,則是一片曠野,有農田有村莊有叢林,雖然也有部分草地,可阡陌交錯的田地還是給予騎兵快速進攻造成很大影響。
中原腹地即便是一片平原地區,也會因為農耕文明的開墾而給騎兵造成一定麻煩。后來無數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時候,就證明了這一點。
此刻曹軍騎兵如一朵陰云一般壓來。
沈晨就在紫云山腳下一處小山坡上觀望,遠遠看到北方的地平線上先是冒出一個黑點,然后是數十個,上百個,最后變成了密密麻麻一排,像是把整個地面都占滿,一直到二里外才停下。
沒有人動。
雙方就這樣陷入了極為沉默的對峙,原本嘈雜的馬蹄奔跑聲,高昂呼嘯聲,大地轟鳴聲,漸漸平息,除了偶爾甩著尾巴的戰馬發出聲聲嘶鳴以外,空氣都安靜下來。
黃門亭最前排的士兵們一個個都緊張地握緊了手中的武器,平日里再如何訓練,真正到了戰場上,正面遇到敵人大股騎兵部隊,心里發虛肯定是有。
而在這種緊張的對峙當中,沈晨軍率先打破了這種沉默。第一排的士兵忽然接到了一個命令,要他們從左右兩邊往后撤離,往后排去。
士兵們頓時松了一口氣,立即整列開始往后跑,緊接著是第二排,第三排,第四排,不斷地以前排繼續保持戰斗姿勢,然后向后挪移的姿態向后撤退。
三千人本來就不多,后世隨便一個初中高中四五千學生開大會的時候,隊伍都比他們密集。
只是因為要分開站列,所以占據的面積還是不小,約大半個操場的面積。
而最前排的士兵一般只有二百來人,這種小規模的快速移動不僅保持了高效率,而且還讓敵人騎兵難以直接進攻,一旦他們動手,其他列隊的士兵就能作戰。
見到此情形,遠處的曹操揮手道:“放箭!”
“放箭!”
傳令兵大聲喊道。
呼啦啦上千騎士將懸掛在馬身側的弓箭取下,然后策馬向著沈晨軍方向疾馳。
嚴格來上騎射早在春秋戰國就已經出現,比如最著名的胡服騎射,但問題在于缺少馬鞍和高橋馬鐙,是不可能做到一邊騎馬一邊射箭的。
這種人需要極高的騎術,還需要高明的技巧。整個三國正史記載,也就只有劉備、董卓、公孫瓚、呂布等少數從小生長在邊疆地區,馬術極為強悍的將領能夠做到,普通士兵根本不行。
因此這些人基本就是騎馬沖過來,然后到了離沈晨軍大約一箭之地的位置,開始拉弓放箭。
問題是這跟雙方對射也沒啥區別。
李陵五千人,在山腳駐扎,靠著弓弩和盾牌,壓著三萬匈奴騎兵打,然后在八萬匈奴騎兵的圍攻之下,且戰且退,打了幾天幾夜。
要是換成有馬鐙、有重鎧的重騎兵沖撞,李陵大抵早就涼了。
由此可見漢代騎兵除了機動性外,戰斗力跟步卒沒啥區別,只有特別猛的猛將,才能夠駕馭得了。
眼見對方并不是拿長矛馬槊發起沖鋒,而是手拿弓箭向著這邊沖來,顯然是打算放箭,黃門亭士兵陣中一片騷亂,軍官們不斷呵斥才安靜下來。
沈晨立即喝道:“長矛手后退,刀盾手向前,弓弩手準備!”
三千黃門亭士兵是以大漢標準的一個小規模軍校集團進行武裝,后世看過漢朝士兵裝備圖片的人應該知道,漢朝士兵是分種類的,有拿盾劍的,有拿盾矛的,有拿弓弩的,有騎馬拿短劍的。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苏尼特右旗|
秦皇岛市|
白朗县|
黄骅市|
苗栗市|
江都市|
华阴市|
东港市|
桂东县|
西青区|
锡林浩特市|
浏阳市|
渭南市|
垫江县|
昌江|
介休市|
淮北市|
南昌县|
通城县|
东源县|
民乐县|
百色市|
田林县|
安吉县|
霞浦县|
任丘市|
达尔|
阿拉尔市|
茂名市|
石柱|
澄江县|
常德市|
石阡县|
阳城县|
德钦县|
治县。|
历史|
永城市|
普兰店市|
息烽县|
巴彦淖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