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十一章 王粲-《三國之銀狐》


    第(1/3)頁

    盛夏時節(jié),陽光透過密林的枝葉映射下點點斑駁,灑在林蔭小道里。

    襄陽背靠峴山,不過城池離山巒還有一段距離,道路兩側(cè)田園無數(shù),有村莊棲息,順著進(jìn)山的小道向南走,隱約就能見到前方的山道上立著一塊木質(zhì)牌樓,上面寫著峴山書院。

    從前年開始,劉表就在荊州開設(shè)學(xué)院,招納名士、大儒以及儒生入讀,如今書院已經(jīng)有三百余人,聚集了不少有才能的人。

    驢車緩緩駛?cè)雿s山,來到山門腳下,劉表派來的引路者帶著他們順臺階而上。

    穿過上百道臺階,前方就出現(xiàn)了一棟巨大的宅院,宅院仿佛一處莊園,周圍用圍墻圈起來,大門敞開,隱約還能夠看到里面有人在走動。

    鄧洪與沈晨踏入了書院里,入眼先是看到一個巨大的庭院,夏日蟬鳴,院落內(nèi)綠茵遮天,周圍建筑飛檐斗拱,回廊亭閣,有一顆數(shù)百年的老榕樹矗立在院子里,林木葳蕤,枝條垂落。

    等過了庭院之后,前面就到了一間課堂。路過期間,能夠看到里面人影攢動,里面的學(xué)生從十多歲到三十歲不等,一個個搖頭晃腦,背誦著經(jīng)文,瑯瑯上口。

    再往里面去,還能見到另外幾個教室。不過總體來看學(xué)生并不多,每個教室只有幾人到十幾人不等,與劉表描述的三百余人好像有差距。

    不過沈晨倒是知道漢朝的學(xué)校并不是強制上課,也沒有什么點名制度,學(xué)生們來讀書全憑自愿,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甚至很多家底比較厚實的世家大族,根本不會把子弟送到書院。

    因為他們自己就有家學(xué)。

    比如諸葛玄就沒有把諸葛亮送來這里讀書,而是整天讓他宅在家里,下班后由諸葛玄自己教導(dǎo)。

    還有龐德公的子弟龐統(tǒng)龐山民等人,都是跟隨龐德公。

    其他各世家弟子也皆有典藏。

    這些典藏的書籍都非常珍貴,因為很多都是西漢大儒注視,如《孟氏易》《歐陽尚書》這種,甚至不少都是流傳下來的珍品而非手抄本。

    所以大部分世家子弟不會來這種書院,來的基本上都是平民或者寒門以及沒有家學(xué)的豪強子弟。

    當(dāng)然。

    這里面的平民寒門并不是指家里沒錢的人。

    而是指有錢但沒有學(xué)習(xí)渠道的人。

    比如襄陽城內(nèi)小有家資的商人、富農(nóng)、小地主一類。

    真正的貧民子弟即便是有上進(jìn)之心,想來書院學(xué)習(xí),也幾乎不可能。

    不是劉表不收,而是大多數(shù)貧民為了生活就已經(jīng)不易。

    幾歲大的孩子剛剛到四五歲就要去放牛羊、斬豬草、挖野草、下河摸魚蝦以及干家務(wù)。

    等再大一些就得跟著父母下地干活,別說讀書,就連片刻清閑都做不到。

    沈晨能夠讀書一是因為家里算是富農(nóng)階級,有一定田地。

    二是因為宗族有一些書籍和幾個長輩領(lǐng)路。

    不然除非是專門學(xué)習(xí)漢代儒家經(jīng)典的國學(xué)專業(yè),否則即便是穿越到漢代,憑借著一知半解,也幾乎不可能學(xué)到什么有用的知識。

    穿過前面幾個庭院,就到了中庭,中庭里的院子面積很大,差不多有兩個籃球場大小,里面密密麻麻曬滿了竹簡。

    竹簡放久了容易生蟲,所以必須時常拿出來曬曬。

    站在院子門口看這些用竹簡鋪成的地板還是非常壯闊,宛如一片知識大海。

    但誰又知道,這么多竹簡,加起來可能達(dá)數(shù)百上千公斤的重量,承載的文字,卻可能還不如十幾本書。

    這就是因為漢代的普通人攫取知識的難度實在是太大了呀。

    書簡周圍有兩個人。

    一個看起來大概四十上下的中年人跪坐在院子里的席上,正一遍一遍地檢查每一份竹簡。

    還有一個二十多歲,個子非常矮小的年輕人在把中年人檢查過的竹簡整齊地鋪在地上。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安市| 丹寨县| 平遥县| 白山市| 武穴市| 惠来县| 仙游县| 玉屏| 微山县| 理塘县| 蒙自县| 佛学| 翼城县| 肇东市| 阳江市| 区。| 土默特左旗| 广昌县| 吉首市| 宜良县| 上饶县| 宿松县| 讷河市| 原平市| 宣化县| 宝坻区| 吉木乃县| 华坪县| 林芝县| 华容县| 宁远县| 方山县| 锦屏县| 塔河县| 六枝特区| 镇沅| 新津县| 锡林浩特市| 手游| 益阳市| 昌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