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睜開眼睛后,呈現在葉舟面前的仍然是一片黑暗,只有些微的淡藍色閃光不斷在眼前閃過。 “土行孫一號,這里是土地廟,請匯報你的狀況。” 耳機里突然傳來呼喊聲,葉舟下意識地伸手向前方控制臺伸去,打開通話器,回答道: “土行孫一號收到,目前狀態良好,深度16.2km,已接近莫霍面,表面溫度363攝氏度,艙內溫度24攝氏度,‘星巖’涂層厚度112毫米,損耗率低于1%。” 一連串的回答從他的嘴里發出,葉舟也終于第一次在模擬器中融合了模擬者的記憶。 他知道自己在哪里了。 他在地下。 而且,不是一般的地下,是通過國內巨型探地工程“九幽”項目所挖掘出來的深達18千米的巨大地洞所到達的地下。 這是人類從來沒有到達過的深度,哪怕是毛熊國此前最著名的地球望遠鏡計劃,其實也止步于13km,距離當初選址地的莫霍面還遠的很。 所謂的莫霍面,其實就是地殼和地幔的連接面,深度平均在30千米左右,但部分地區的地殼較薄,從陸地表面到達莫霍面,也有可能只需要十多公里。 比如,九幽項目選址的吐魯翻盆地。 名為土行孫的探測器還在不斷下潛,葉舟緊張地注視著屏幕里前方深邃的隧道,但那里什么都沒有。 為了最大限度節約探測器的設備壽命,這臺探測器在到達極限深度之前,所有的設備都將維持最低速運轉的狀態----尤其是超大流明的探照燈。 所以,現在的探測器外部只是打開了一束小小的探照燈,照明范圍不超過5米。 一片寂靜之中,耳機里再次傳來了上方指揮部的聲音。 “土地廟收到。目前聲吶反饋良好,中繼回收鎖鏈運轉正常,中繼發動機已待機。請繼續保持下潛,并從現在起保持通訊頻道常開。” “土行孫收到。” 回答完之后,葉舟并沒有關閉通話器,從現在開始,知道穿過莫霍面的最后兩公里,將是整段探測中最危險的部分。 外界溫度會從當前的400攝氏度陡然上升到1000攝氏度以上,哪怕是這架探測器上涂滿了厚達十厘米的星巖涂層,也只能在這樣的高溫下堅持4小時。 而在這4小時里,葉舟要完成所有的探測和采樣任務。 土行孫探測器繼續下潛,在這一片壓抑的黑暗之中,葉舟的呼吸也不知不覺地變得沉重起來。 這是人類從未來過的深度。 哪怕是之前的鉆探工作,其實使用的也只是中繼式鉸鏈攜帶自動鉆探機,項目組成員到達過的最深深度只有11公里而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