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姓名。” “劉曉。” “籍貫?” “胡建。” “年齡。” “39。” “性別?” “......看不出來嗎?” “我問你什么你就答什么,不要跟我廢話。” “......男。” “注冊名為‘郭建國’的股票交易賬號,是否跟你有關聯?” “沒有。我是從業人員,不允許進行個人交易,也沒有利用他人賬號進行過交易。” ...... 針對劉曉、肖海東幾人的審訊正在進行中,陳昊皺著眉頭在單向玻璃外看著,對身邊的秘書員問道: “查清楚了?這個人跟華芯的技術人員有來往?” 秘書員點了點頭,回答道: “確認有聯系,但具體的內容暫時沒有獲取,我們已經同步把那個技術員控制住了,正在審訊中,估計很快就會有結果。陳總,你要過去看看嗎?” “不看了。他不可能扛得住我們的審訊的,你們只要盡快搞清楚泄密的范圍就好。另外,其他的那些抓起來的人也不要放走,先把他們控制一段時間,保證萬無一失。” “明白陳總。” 秘書員幫陳昊推開門,兩人重新坐車回到聯合指揮中心。 經過8個小時極限速度下的縝密排查,官方最終還是通過一個登錄位置重疊在華芯園區附近的號碼順藤摸瓜,找到了泄密的人員,同時也坐實了劉曉幾人利用內幕消息操控股市的罪名。 但現在,他們更關心的其實根本就不是操控股市這件事,而是背后的泄密危機。 在這樣一次重大行動中,居然會因為一個小小的技術人員的泄密,差點導致整個行動的布局功虧一簣,這是極大的疏忽,也暴露出了這架高速運轉的機器中的暗傷。 陳昊走進視頻會議室,向對面的領導匯報了最新的情況。 “所以,最新的進展就是這樣的,我們已經確認了泄密人員,并且正在按照同樣思路對其他有條件泄密的人員進行摸底盤查,結果會在4小時之內反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