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連身為大佬的張越也不例外。 “我日****,這他么是cloud hpc模塊.......設計這款eda的人,從一開始就沒打算死磕已經快要接近瓶頸的算法和架構優化......他想直接把芯片設計拉到云里。” 男人點了點頭,他嘗試著想要啟動模塊,但隨即發現可選的云服務器是空的。 “沒錯,這款eda,他在設計的時候就考慮了現有的計算機算力不足的問題。所以,他壓根也沒打算把eda性能限制在某一臺計算機上。” “普通的eda,哪怕你把太湖之光這樣的超算拉過來,它的性能也是有上限的。” “但是,這個應龍,他的算力來源是云計算。” “云服務器的算力有多大,它的算力就能有多大。甚至可以說,應龍的算力是無限的......” 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但隨即又有一個問題浮上了他們的腦海里。 要這么大的算力,有什么用? 如果是針對現在的集成電路規模的話,基本上企業用的商用計算機的算力就已經足夠了啊。 這個問題在他們的腦子里盤旋了一圈,短短幾秒鐘之后,所有人都有了答案。 難怪。 難怪之前男人說應龍不像是這個時代的產物。 因為它的服務對象根本就不是現在的芯片設計! 而是十年、乃至數十年之后,芯片設計進入亞納米時代、集成電路規模進入超大型時代之后的芯片設計! 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個應龍eda,已經不僅僅是吊打現存的國外主流eda那么簡單了。 這根本就不是一個維度的產物。 如果說現在國外的eda還是用鋼筆在白紙上作圖的話,應龍eda已經一只腳邁進了3d打印的門檻了。 這東西一旦公布,將會在芯片行業里掀起驚濤駭浪。 然而,還沒等他們把驚訝的目光投向葉舟,人群里又有人冒出來說道: “芯片設計上云計算確實很強,但是還不是不能理解......我剛才看到了一個我不能理解的東西。” 人群的目光聚集向說話的人,他擠到前面,一邊坐上椅子一邊說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