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幾有香幾、炕幾、條幾等多種品種。 而所謂香幾,最早描述其用途的記錄,是在明朝高濂編撰的《遵生八箋》中,其內記載:‘置之榻上,側坐靠肘,或置熏爐、香盒、書卷’。 這話便是說,香幾用途的便是用來放置熏香爐,香盒以及順手放書卷或靠肘。 而眼前這件高足香幾又有不同,因為是高足的緣故,它幾乎只被用來放置熏香爐或香盒。 言及至此,就不得不提一句古人對香的極度喜愛了。 可以這么說,古人在生活中幾乎是處處都離不開香的。 當時的文人們讀書時以香為友,獨處時則以香為伴,衣服需要香熏,被褥需要香暖。 甚至,在公堂之上也要以香烘,襯托出其莊嚴。 更有一句,品茗論道,書畫會友,無香何以為聚? 從這種種,便可明白古人與香和因此形成的香文化。 而在這種香文化之下,衍生出來的香具,熏香爐以及相關家具,也發展得極其繁榮,其樣式,技藝,用料等都頗為復雜。 以陳景現如今的鑒定眼力,也能夠大致確定眼前這件高足香幾應當是明朝時期的真品古董,但更多的信息,他想要完全看出來就有些困難了。 因此,陳景在自己鑒定了一番后,便動用了鑒寶神眼。 金色的光芒浮現,圍繞著那香幾轉了幾圈,繼而回到陳景雙眼前,化作了一排排的鑒定文字。 “此物為:明朝嘉靖青花瓷板紅漆方香幾。” “此物歷史價值:明朝嘉靖時期景德鎮官窯制作開始實行‘官搭民燒’制作,民窯的水平逐漸提高,個中精品幾近于官窯,此香幾便是頂尖的民窯精品;其誕生于華、夏家具制作高峰時期,集合了當時上佳的工藝設計水準,體現了數百年的明朝家具之美;歷經四百多年光陰依舊保存完整,何其難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