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她想的沒錯,趙青松就是有些不高興,他知道栗蓉打過幾次電話回四合院就是沒給他打。 但此刻也被栗蓉軟軟的話哄到了,隔著屏幕的趙青松勾了勾唇:“羊城這時候不冷了吧?你的錢還夠用嗎?之前說不用留錢給我了,你還留兩萬,明天我給你匯過去吧,窮家富路,你在外面可不能委屈了自己,不然我賺的錢多沒意義啊?!? 栗蓉聽著他絮絮叨叨地說,提到錢時,才說:“目前還是夠的,現在就是建廠房用錢,之前買機器也用了錢,我手上還有......” 兩人說了會兒,就掛了,臨掛前,趙青松讓栗蓉沒事兒多給他打電話:“本來就見不上人了,連個聲兒都沒聽著,多折磨人啊。” 栗蓉忍不住笑了兩聲兒:“知道了,不過現在這個電話是我裝回來的,你記一下......” 趙青松記下了電話,但也知道栗蓉不會時時刻刻都在家接電話的。 建廠的事情,就是交給了沈老板,為了盡快啟動服裝廠,廠子砌完了磚,頭頂就是鐵皮一蓋。 機器還沒到,栗蓉和徐靜丹忙著找勞工。 早在改革初期,粵地憑借著優越的地理位置,搶下了中西方合作發展的機遇。 七八年時,升級過后的深城和珠海,用來吸收海外資金,引進技術和設備,做成進出口基地。 后面在總理的改革下,出了一個經濟特區,深城。 大規模的經濟建設拉開帷幕,更有流傳到后世的“深圳速度”——三天一層樓。 粵地不僅特區機會多,羊城也有了崛起的苗頭,國內外有頭腦的人,聞風而來。 粵地的工廠一座座建起,各地來粵的人不少,為粵地的勞動力提供了基礎。 所以栗蓉她們很快就招到了需要的勞動力,主要是女工多,男工也有,畢竟裝卸貨的時候,不好讓女人扛。 甚至還有十三四歲的半大孩子還找工作。 栗蓉有些唏噓,她不知道這時候對于童工的界限是什么樣的,但是她一個經歷過后世教育洗禮的人,是萬萬不會接受這些小孩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