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過年那會兒,栗蓉教過趙母和何杏包包子,兩人包的跟栗蓉的差不多,要賣相有賣相。 趙青柳雖然會包包子,但就是普通農(nóng)家那種,勉強(qiáng)能看,拿出去賣是沒有賣相的。 趙青柳看她們包的可好看,再看看自己丑的不行的,心下有些慚愧:“俺包的,真丑,俺就說,俺不會,不好意思啊,弟妹。” “沒事,一開始娘包的比你丑呢。” 趙母說:“還說我,小杏包的也丑。” 栗蓉笑笑,拿了個包子皮,手把手開始教趙青柳。 趙青柳不是笨人,很快就學(xué)會了,臉上露出了笑容,包起來越發(fā)上手了。 栗蓉夸贊道:“大姐學(xué)得真快。” 包子留給趙母跟趙青柳兩人包,栗蓉去做豆沙和炒綠豆泥,同時教何杏做。 不僅教何杏,栗蓉會把她們都教會,以后干活就更方便。 而且,等政策開放后,這也算是一門手藝,她們能靠著這個掙錢。 不管以后會不會真有幫助,起碼栗蓉現(xiàn)在是這么想的。 何杏邊看火,邊學(xué)著炒綠豆。 栗蓉弄完豆沙,開始懷念冰箱,要是有冰箱,像豆沙這種東西,都是可以做了放保鮮放好久的,才不需要天天這么麻煩地做。 不過現(xiàn)做有現(xiàn)做的好處:新鮮又好吃。 六七個蒸籠摞在一起,大鐵鍋蒸出一屜屜的包子。 做了差不多三百個包子,有一百二個豆沙包。 炒好的綠豆泥,被趙青柳用模具按出一個個四方的綠豆糕。 做了差不多三十斤的綠豆糕。 趙母看著這么多的包子,有點發(fā)慌:“這么多,咋拿過去呢,老二媳婦,你的自行車能搭不?這么多,得賣到啥時候啊?這玩意涼了可不好賣......” 栗蓉給她解釋:“我跟一個老板講好了,跟他租了個鍋爐在他門口擺呢,給他煤錢和租鍋的使用費。等下趙青松用牛車幫我拉過去。” 栗蓉之前做包子點心賣,沒多少,而且她有個小鐵爐,趙青松給她綁在自行車后面,搭起來不費事兒。 現(xiàn)在東西多了,三百來個包子,自行車難載,還好家里有牛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