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黎錦煦同學,你是否爭取保送到我校外語系的機會?”另一位京外的老師問。 黎錦煦眉頭微蹙,并沒有馬上給出答案,而是猶豫道:“我可以考慮一下再回答你嗎?” “當然。”對方將名片遞給了他:“學校這種事還是要跟家長商量一下的,希望三天之內能得到你的答案。” 黎錦煦接過名片,禮貌地退出了房間。 他知道京外的人既然來問他了,就絕對會問付疏,畢竟沒道理放著那么個第一名不招收,反而來搶他這個第三名。 他也知道,付疏多半是會答應這個要求。 之前他們研究演講稿的時候她曾說過,以后想要當一名外交部的翻譯官,代表日益強大的國家去跟國外交涉,參與到國家進步的每一步當中。 他無疑是想跟她去同一所學校的,但他對外語的興趣僅限于作為一種交談或閱讀的工具,而那些更深方面的研究,并不是他想去探索的,他也有自己的夢想。 京外是一所好學校,這毋庸置疑,但并不適合他。 付疏很清楚這點,所以肯定不會希望他為她而放棄自己的夢想,對于他們這種人來說,一段好的關系是兩個人能齊頭并進,而并非是其中一方犧牲成全另一方。 因而黎錦煦想,他需要去征求一下付疏的意見。 決賽過后,兩人在外面的餐館吃飯,他就說起了這件事:“有京外的老師聯系我,說要給我保送名額。” 付疏點點頭:“我猜到了,你是怎么想的呢?” “你知道,我現在更感興趣的是材料工程這一塊,京外在理工科方面還是有些弱勢。”黎錦煦理智分析道。 “當然,我本意也不建議你去京外。”付疏認真地看著他:“比起京外,我覺得央清大學更適合你,以你的成績,考到央清不是問題。” 黎錦煦不明顯地勾起嘴角:“原來你對我這么有信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