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從去年開始。 當地剛推出一項叫做“外向帶動”的戰略計劃,吸引外資無疑就是重點。 所謂兩千畝地,指的是建筑規劃用地。 周邊還要規劃公園、學校、醫院、道路等等,湖泊什么的也不能算在內,整個項目的面積還要再翻三四倍,區區兩千畝肯定不夠。 聽說高達三十四億人民幣的投資額,打造出一座小鎮。 負責接待的這些人眼睛發光,儼然將蘇業豪當做“傳聲筒”看待,絲毫沒有發現蘇老爹的茫然。 聊起類似于文旅城的綜合體概念,蘇業豪一下子就來精神了。 在他看來,這樣做的好處有很多。 一是可以跳出土拍的范疇,有機會借助規模,直接談成一個合適的價格。 二是一次性拿到大批土地,分階段開發,源源不斷獲得回報。 三是能得到政策支持,手續、貸款、稅費減免等方面肯定可以得到實惠。 四是一炮打響自家公司的名氣,有機會去其他地方復制類似的模式,繼續拿到大批低價土地…… 要問靈感來自于哪里。 自然是后世的各個文旅城,披著文化旅游產業的外衣,實際上卻干著房地產開發的生意。 蘇業豪知道許多文旅城失敗了,但在這個年代、眼前這個地段和價格,他幾乎看不見任何失敗的可能性,哪怕資金鏈斷裂爛尾多年,單靠地價增持必然也能大賺一筆。 而其他文旅城,要么偏僻,要么價格高,地段、人口、市場全都沒有,跟現在的情況截然不同。 要知道。 這地方一邊是核心城區,一邊是將來的中央商務區。 二十年后房子賣個七八萬,都沒什么大問題,一旦有好學校加持,價格還會更高。 分明什么計劃都沒有,全憑一張嘴,吹到天花亂墜。 從不夜城商業小吃街,到影視基地、大型商圈,再到當做全球標桿的新一代住宅。 談著談著……已經不像拿地了,更像是搞什么旅游產業的投資。 蘇老爹好不容易才回過味來,找了個借口把兒子拉走,免得跟中邪了似的,說起話來一套一套。 假如不是心驚于投資額,連他都要信了…… 返程途中。 四海國際的副總,名字叫做岳紋龍,跟蘇家父子倆同坐一輛車。 岳副總坐在副駕駛座上,這時候扭頭看向蘇老爹,豎大拇指吹捧道: “不愧是蘇總,我就知道前段時間把地產公司股份低價賣給黃家,背后不會那么簡單。老板心中有丘壑,深不見底,原來是為了籌集資金搞個大項目!港城房價漲上天了,立馬抽身來內地抄底,我激動到手都不停地抖!” “丘壑?我心里有個鬼哦……” 蘇老爹暗想著。 當著外人,也就是丘副總的面,他淡定一笑,什么都沒透露。 臉上表情高深莫測。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