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七皇子朱和堅.-《攝政大明》
第(2/3)頁
對于這聲冷哼,德慶皇帝好似沒聽到一般,只是笑著向趙俊臣解釋道:“朕正與諸皇子評點古今各朝的利弊之處,諸位皇子各選一朝,太子正評點唐朝利弊,諸般論斷倒是精辟。”
說話間,德慶皇帝又向太子朱和堉點頭道:“太子你繼續吧。”
太子朱和堉點了點頭,也不再看趙俊臣,只是繼續說道:“正如兒臣之前所言,唐朝之繁榮強盛,尤以‘貞觀之治’最為可取,唐太宗亦堪稱是古往今來少有的圣君明主,其在位期間,政治開明,親賢臣遠小人,虛心納諫,厲行儉約,文教復興,百姓休養生息,各民族融洽相處,終使唐朝國泰民安,萬國來朝,名傳千年。”
頓了頓后,太子朱和堉又說道:“由此可見,為人君者,納諫、用人、愛惜百姓,可謂是重中之重,說是帝王三要也不為過,只要做好這三點,自可盛世再現,此乃兒臣淺見,還請父皇評斷。”
聽到太子朱和堉的評斷,尤其是最后幾句,已是有了勸諫的意味,雖說有理,但德慶皇帝卻不由眉頭微皺。
不過,這般時候,德慶皇帝也不好擺臉色,只是向其他皇子問道:“太子之言,你們怎么看?”
面對德慶皇帝的詢問,諸皇子皆是唯唯諾諾,或是贊嘆太子之言,或是重復太子之評斷,卻沒有一人反駁,更沒有一人能提出較為新穎的觀點。
其實,這也正常,明朝時期,皇子們十歲左右封王,二十歲左右就會得到封地,少有例外,看似待遇優厚,但明朝對藩王的限制,也最為嚴格。待有了封地后,藩王不可離開封地,無詔不得返京,兩王不得私見,稍有不對,就會被貶為庶民,敢于參與政事的,少有能落得好下場,唯有怠于酒色的那些荒唐王爺,才會被尊為“賢王”。??? ? w?w?w?.?b?i?quge.cn
更有甚者,在中都鳳陽,有一處監禁之地,專為關押宗室所用,明朝數百年來,那里被圈禁的宗室數量只增不減,到了德慶皇帝時期,那里已是隨時都關押著上百位皇室宗親,其中亦不缺親王郡王之尊。
而朱和堉身為太子,在諸皇子眼中就是未來的皇帝,又怎敢輕易反駁?自然是朱和堉說什么就是什么,就算有什么高明見解,也不敢在朱和堉面前顯擺,唯恐會引起朱和堉的猜忌。
見到這般情況,趙俊臣眼中閃過一絲失望,他還真希望能出現一位敢與朱和堉打擂臺的皇子,若是那樣的話,趙俊臣亦不介意暗中支援一下,可惜這些皇子懾于明朝歷代帝王對皇室宗親的諸般壓制,雖然年紀輕輕,卻不見有絲毫銳氣。
另一邊,德慶皇帝見皇子們如此懦弱,說話間還時不時偷瞄著自己與朱和堉的臉色,亦是有些不快,父親總是望子成龍,見諸皇子如此不成氣候,德慶皇帝自然不會開心。
當然,若是有皇子一鳴驚人,風頭壓過了朱和堉,德慶皇帝的心情是開心還是猜忌,就不好說了。…
看了一眼正垂手而立的趙俊臣,德慶皇帝神色一動,突然問道:“趙愛卿,你對太子之言,又有何看法?”
趙俊臣猶豫了一下后,卻搖頭道:“回陛下,太子殿下的這番論斷,自是極為精辟,那‘納諫’、‘用人’、‘愛惜百姓’乃是君王三要的論斷,更是讓臣茅舍頓開,受益匪淺,只不過……”
說到這里,趙俊臣一幅想說又不敢說的模樣。
見趙俊臣這般模樣,朱和堉眼神一冷,德慶皇帝卻是饒有興趣,問道:“只不過如何?有話就說,就算說錯了什么,朕也不怪罪,不必猶豫。”
趙俊臣好似被逼不過,又猶豫了片刻,吊足了德慶皇帝的好奇,終于說道:“只不過,太子對唐朝如此推崇,未免有些厚古薄今了,依臣看來,古往今來,最強盛的朝代,莫過于咱們大明朝了,而事易時移,環境不同,我大明也未必處處都要向李唐學習。至于那唐太宗,固然算得上是明君,但若說是圣君,卻還差得遠。要臣來說,古往今來,能稱為‘圣君’的帝王,亦不過三位,而且還皆在我大明朝。”
聽趙俊臣這么說,皇子書堂上,無論德慶皇帝還是諸皇子,皆是一楞。
要知道,唐朝與唐太宗,經過儒家近千年的諸般渲染,早已成為了歷朝歷代以及歷任帝王的一個標桿,能與之相并肩已是莫大的榮譽,妄言過,不說叛經離道,但也足以讓一些儒生罵人了。
更何況,明朝這些年來究竟是什么情況,怕是德慶皇帝,也是心中清楚。
所以,德慶皇帝聽趙俊臣此言,以為趙俊臣又在拍馬屁,搖頭失笑道:“哦?說說你的道理,若是說不出道理來,朕雖說不怪罪,但這般言論傳了出去,你怕也要被人笑話。”
趙俊臣卻一臉的坦然,說道:“陛下,臣自然不會妄言,依臣看來,我大明之強盛富裕,卻是強于大唐。即無漢唐之和親,又無兩宋之歲幣,天子御國門,君主死社稷。能做到這一點的,古往今來,歷朝歷代,除了我大明朝,又有哪個朝代能做到?僅此一點,足以說明我大明之強盛,遠強于其他朝代。”
見趙俊臣竟然真能說出道理,德慶皇帝一愣后,愈加的感興趣了,點頭示意趙俊臣繼續說下去。
趙俊臣有意無意的看了朱和堉一眼后,繼續說道:“至于太子殿下把唐太宗視為圣君,更是不可,圣君圣君,既然帶個‘圣’字,就必須要完美無瑕才可,唐太宗固然有治國能耐,但要說人品嘛,唐太宗有玄武門之變,殺兄屠弟,搶兄嫂占弟媳,更是逼父退位,五德不全,又如何稱的上是一個‘圣’字?要臣來說,太子殿下對其過于推崇,卻不是好事,其治國手段學學即可,對其性子作為,卻要有所選擇。李家后人就是因為過于推崇唐太宗,結果其后百余年之間,妻奪夫位,子奪父位,弟奪兄位,宮廷政變,遍目皆是,政局不穩,亦是李唐衰落的根本原因之一。”
聽趙俊臣這么說,朱和堉只覺得要氣炸了胸膛,他之前之所以提及唐太宗,就說的是唐太宗的理政治國的手段,但到了趙俊臣嘴里,竟是牽扯到了玄武門之變,好似在這一點上他也要學習唐太宗一般。
另一邊,德慶皇帝卻點了點頭,看了朱和堉一眼,意味深長的說道:“趙愛卿說的確實有理,唐太宗的玄武門之變,亂了五倫,李唐的皇位更迭,陰謀不斷,混亂不堪,未嘗沒有唐太宗的原因。由此可見,皇家之人,當謹守五德,為世人與后人榜樣,只有如此,才可江山穩固,累世長存。”…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车致|
铁力市|
东乡族自治县|
瑞昌市|
汉川市|
尚志市|
威宁|
泸定县|
淮滨县|
鄂尔多斯市|
鄂托克前旗|
永寿县|
祁门县|
东阳市|
黔西县|
磐安县|
孟州市|
天峻县|
淳化县|
炉霍县|
礼泉县|
中阳县|
常德市|
贡觉县|
海淀区|
苏尼特右旗|
东山县|
金川县|
濮阳市|
大丰市|
霍邱县|
泰来县|
怀柔区|
得荣县|
临湘市|
上饶县|
闵行区|
民和|
临汾市|
航空|
南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