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我們……的意思是……和趙國談和。”魏冉緩緩說道。 如果能夠以一定的代價說服趙國撤兵,從趙國手中將俘虜交換回來,對秦國來說是好事。 雖然這一戰秦國損兵折將,但聯軍并未攻入關中,秦國元氣還在,花個五年十年時間,恢復巔峰不成問題。 反之,如果秦國拒絕談和,等到聯軍攻入關中,到時候即便秦國爆發潛力,將聯軍打出去,損失也是巨大的。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 兵災的可怕不亞于天災。 “誰出使趙軍?”白起問道。 “呂不韋。”魏冉說道。 “我率領一支大軍和呂不韋留下,與趙軍談判。穰侯陪大王從小路撤回析城,若是談和成功則皆大歡喜,若是談和失敗,大王也不至于落入趙軍手中。”白起說道。 “好。”魏冉點了點頭。 …… 趙軍大營,趙括正在看邯鄲寄過來的信件。 自出征以來,藺相如每隔五天便會給他寄一封信,講述國內發生的大大小小事情,以及自己處理方法。 田姝、安凝、趙姬幾個女人也會給趙括寄信,說一些生活上的瑣事,孩子學習又有進步了等等,然后叮囑趙括在前線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沖鋒在前,上陣殺敵的事情交給將士們就行了。 趙勝、虞信等人偶爾也會寫信過來,所言不多,一般只有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才會寄信。 據趙豹所說,趙國在草原上的牧場遭受到了胡人的襲擊,疑似是丁零人。 趙國滅掉匈奴之后,因為沒有足夠的人手占據全部草原,再加上后來東胡向東遷移,空出來大量的草場。 丁零人原本居住在北海附近,那里苦寒無比,自然想要南下占領相對來說比較溫暖的地方。 以前南面是匈奴的地盤,丁零不是匈奴的對手,但是現在匈奴沒了! 趙國人手有限,顧不過來那么多地方,所以就沒有去管丁零,丁零獲得了大量的地盤,短時間內也沒有擴張的想法,再加上這幾年草原沒有發生大的天災,丁零人過的還算可以,雙方自然井水不犯河水。 幾年過去了,丁零越來越壯大,吞并周圍數個部落,頗有當年東胡和匈奴的威勢,有些不再滿足固守現在的地盤。 而趙國今年恰好開始擴張牧場,大力發展草原畜牧業。 于是,雙方爆發了沖突。 不過丁零忌憚趙國的實力,沒敢大肆劫掠,只是隱藏旗號,將趙國新擴建的幾個牧場破壞掉。 趙括將信件放在一旁,倒是沒有多生氣,只是覺得有些惡心,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怎么跟韭菜似的,割掉一茬還有一茬,怎么都割不完。 本來他以為滅掉匈奴之后,趙國將草原占領,就不會產生新的敵人了。 但丁零人打了他的臉。 草原是無比廣闊的,趙國能占領的只是少部分,除非他能夠將整個草原犁庭掃穴,置郡縣以治之,否則永遠無法徹底滅掉游牧民族。 如果趙國下血本,犁庭掃穴倒是能做到,但置郡縣那就不可能了。 草原大部分地區真不是趙人能待的,說句不好聽的,就算趙括把那些地方分封給貴族,都沒有貴族愿意去。 如果不能做到有效的統治和交流,即便強行遷一部分趙人過去,一兩代人之后在語言風俗上也會逐漸和趙人分開,最后形成新的民族。 這是地緣環境造成的,人為無法改變。 趙括想了一會兒,給趙豹回信,讓漠南郡派人警告一下丁零人,若是丁零人無視警告,則暫時收縮牧場,等到趙國騰出手來。 吞并燕國之后,趙國并不缺牧場,暫時的忍耐沒有什么,笑到最后的才是勝利。 “送到邯鄲,交給平陽君。”趙括將信件交給劉平。 “諾。”劉平接過信件。 “大王,秦軍使者求見。”這時,侍衛在營外稟報道。 “讓他進來。”趙括沉思了片刻,開口說道。 “外臣,拜見趙王。數月不見,趙王依然豐神俊朗。”呂不韋邁入營帳,笑著行禮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