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已經足夠報答燕昭王的恩情了。 既然新任的燕王不信任我,那我走就是。 而秦開本身就是燕國人,是從底層被燕昭王一步一步提拔上來的,對燕昭王和燕國都有深厚的感情。 若是年輕三十年,秦開或許會意動,但如今的他已經不是那個沖動熱血,夢想著拜將封侯的青年了。 快馬揚鞭的歲月一去不返,再英明的趙君也不是他的燕昭王。 “燕昭王不愧一代明君,即便過了數十年,余蔭依然庇護著燕國,可惜燕王昏庸,不懂禮賢下士。文臣武將或奔逃國外,或死于病榻之上。”藺相如感慨道。 “人才越來越難挖了,最近都沒挖到人才。”趙勝嘆了一口氣。 最初趙國一手招賢令和邯鄲學院便能吸引來大量人才,接著靠著他趙勝和魏無忌,荀子的臉面又弄來了一批人才。 后來,趙括開始專門安排使者對一些有名有姓的名士進行邀請,包括在野的和不在野的,發跡的沒發跡的。 甚至連王翦、項燕、羌這些年輕一輩的將軍,明知道不可能加入趙國,趙括都抱著有棗無棗打三竿的心態派人去騷擾。 光明正大的去,光明正大的走,你也拿我沒辦法。 干掉吧,就是心虛,心里有鬼。 不干掉吧,這也太惡心了。 如今趙國吸引過來的人才越來越少了,能挖基本上都被挖過來了,剩下的就算趙國再怎么努力,也很難挖過來。 不過趙勝顯然忘了前段時間從韓魏兩國挖過來的一群水利大師。 “培養自己的人才才是王道,今年邯鄲學院能有不少優秀的學生畢業。”虞信笑著說道,幾年過去了,邯鄲學院終于能夠穩定的產出人才了,也算沒有辜負趙國這么大的投入。 當然,人才多也不一定都是好事,就像魏國,人杰地靈,人才也多,結果都跑了,然后掉過頭幫助其他國家打魏國。 因此如何留住人才也非常重要。 若是以前,趙國無法提供這么多崗位,自然也無法留住這么多人才,但現在大家不僅可以從軍從政,還可以從工從醫從農。 再加上趙國不斷擴張,足以容納這么多人才。 除此之外,邯鄲學院每年都會對學生進行考核,凡是通過考核的學生,分別賜予一級到三級爵位,根據所學,選擇從軍從政從工從醫……只要有足夠的貢獻,便可以提升爵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