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之后趙括一路向北,查看了上黨的煤礦,釀酒廠,還有果園,最后抵達屯留。 “大王。”馮亭將趙括迎入府中,他知道趙括平時不喜喝酒,便吩咐下人將茶取來,為趙括倒了一杯。 趙括巡視趙國并沒有告訴各地官員,不過也沒有隱藏蹤跡,馮亭自然早就得到了消息。 “寡人一路走來,上黨百姓對馮亭郡守很是贊賞。”趙括說道。 這話他倒是沒有說謊,由于歷史原因,馮亭在上黨的威望甚重,再加上戰后重建,馮亭親自帶領百姓建造房屋,開田鋪路,百姓對馮亭非常感激。 “臣惶恐。”馮亭連忙說道。 自從田氏代齊之后,這種受到所有平民贊賞的事情是非常犯忌諱的,雖然他知道趙括大概率不在乎,但是表面上還是要做出一副誠惶誠恐的樣子。 “沒什么惶恐不惶恐的,本王不是小氣之人,有政績就是有政績,沒有政績就是沒有政績。本王不會在乎你們收買人心什么的。”趙括揮手說道。 所謂收買人心,不就是被對比出來的嗎?所有官員都貪污腐敗,只有你清正廉潔,那民心自然是你的。 反之,如果大部分官員都能做到清正廉潔,為國為民,那還能收買民心嗎?就算能收買也是為趙國收買。 “多謝大王。”馮亭感激的說道。 在韓國和趙國都做過官的他深切感受到了兩國不同,韓國注重的是‘術’,趙國注重的是‘用’。 韓國國君選派官員,要考察他們是否名副其實,工作是否稱職,言行是否一致,對君主是否忠誠。 這些都沒有問題,但有問題的是,這些事情都是暗中使用的手段。 國君要“藏于無事”“示天下無為”,裝作什么也聽不到、看不到、不知道,不暴露自己的欲望、智慧,目標。 讓臣子無從猜測國君的意圖,也就沒辦法取巧討好,沒辦法隱藏自己的缺點。 國君也就可以聽到一切,看到一切,知道一切,做到“獨視”“獨聽”“獨斷。” 申不害曾說“獨視者謂明,獨聽者謂聰,能獨斷者謂之天下主也。” 申不害為了防止大臣篡奪國君大權,還要求各級官吏只能做職權以內的事情,不能越職做事。凡是職權以外的事情,就算知道也不能講。 除了韓國之外,秦國也有這項規定,不知道是誰抄誰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