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據(jù)趙括所知的墨家經(jīng)典,便有近百部之多,名士大能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遍布中原各國。隓 想想也是,墨家畢竟是能夠與儒家爭雄上百年,甚至一度占據(jù)上風的學說,若是兩者差距甚遠,墨家又如何能與儒家爭鋒? 可是,這樣的泱泱墨家,流傳到兩千多年之后,名單上竟然只剩下墨子一人,著作也只剩下《墨子》一書,并且還是殘卷。 其余先賢、著作全部消失的一干二凈,如同被一張大手抹去,從來沒有來過世間。 史記對于墨子的記載更是只有寥寥二十四個字‘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為節(jié)用,或曰并孔子時,或曰在其后。’ 好在現(xiàn)在還沒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以后可能也不會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 墨家依然堅挺的活著,而且活的比以前更好。 “墨家和儒家現(xiàn)在誰占上風?”趙括問道。隓 “勢均力敵。墨家有秦國支持,儒家有魏國支持。我趙國因為儒家大儒眾多,墨家青黃不接,隱隱落入下風。不過齊墨趁著稷下學宮儒家空虛,順勢而起,有壓制儒家的趨勢。”觸龍說道。 趙國的墨家最初只是一個小分支,幾只大貓帶著小貓,吃了上頓沒下頓,就差宣布解散了,雖然后來從各國吸引了不少人才,短時間內(nèi)還是難以與儒家抗衡。 “不過兩派內(nèi)部斗爭也極為激烈,儒家那群人一直看荀子不順眼,認為荀子大逆不道。墨家三派之間也是勢如水火,捧著墨家經(jīng)典,互相指責對方的是贗品。當年齊墨和楚墨想要入秦,結(jié)果被秦墨排擠,最后只能灰溜溜返回齊國和楚國。”藺相如笑著說道。 “有競爭是好事,就怕沒有競爭。”趙括一邊走一邊說道。 無論是儒墨外部,還是內(nèi)部的競爭都是一種不斷深化,不斷提升的過程。 孟子如果沒有稷下學宮與無數(shù)名士大賢辯論交鋒的經(jīng)歷,也不可能完善性善論,成為儒家亞圣。 荀子如果沒有稷下學宮的經(jīng)歷,也不可能在孔孟的基礎(chǔ)上推陳出新,提出并完善‘法’。隓 思想是需要碰撞的,這種碰撞在進步中起到的作用遠遠超過一個人悶頭學習。 就像后世很多網(wǎng)友,在網(wǎng)上與人爭辯的時候,認真程度遠遠超過當年上學讀書的時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