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河套治理-《神話戰國之我是趙括》
第(1/3)頁
“河套北有陰山阻隔南下的冷空氣,南有河水隔絕大漠的侵蝕,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宜耕宜牧。我覺得除了要發展農業之外,畜牧業同樣也不能放棄,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農家許林說道。
諸子百家都有一個特點,就是覺得別的東西好之后,就會說成自己的。典型的就是儒家,君子六藝硬生生被他變成了儒家六藝。
農家也不例外,以前農家除了思想之外,主要研究如何種地,提高糧食產量。現在開始把畜牧業劃分到農家的范疇了。
“匈奴已滅,陰山南北都可以規劃大牧場,由你們農家自己派人選址。”荀子看著許林說道。
言下之意就是,這里到處都是空地,只要人手足夠,你想劃多大地盤就劃多大地盤。
“可以。”許林點了點頭。
“第二件事,建城。河套的城池太少了,每座城池之間相隔上百里,中間沒有道路連接,互相溝通困難。我們必須盡快選址建城,修筑道路,將各地連接起來,幫助河套發展,物資也能更好的運往內地。”荀子繼續說道。
“我來負責選址建城,不過我需要大量的俘虜。”公孫龍說道。
“我和子秉先生一起,建城和修路是分不開的。”魏齊說道,“其實我們也可以使用水運,這里水流平緩,河水貫穿東西南北,水運比陸路更加方便安全。”
荀子愣了一下,作為土生土長的北方人,確實很難想到使用水運,經過魏齊提醒才忽然反應過來,從五原完全可以沿著河水一路東下,然后從大黑河往東北方向抵達云中,比走陸路快多了。
“我會記下來的。”荀子點了點頭。“第三件事,河宗、樓煩、林胡等戎狄的處理。”
趙國戰勝匈奴之后,將所有俘虜的士卒貶為奴隸,除卻給予將士們賞賜的隸臣之外,剩下的全部充當免費勞動力,為趙國的建設添磚加瓦,但是對更早投靠趙國的河宗、樓煩、林胡以及一些小支一直沒有處理。
“大王是什么意見?”魏齊問道,這件事情的關鍵不在于戎狄,而在于趙括的態度。
“大王的意思很明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要么,永遠變成我趙人。要么,永遠消失。”韓非冷聲說道。跟在趙括身邊這么久,趙括怎么想的,他還能不清楚,更何況趙括壓根就沒有隱藏內心的想法。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皮县|
仲巴县|
霞浦县|
托里县|
桂平市|
郴州市|
正蓝旗|
禹州市|
徐汇区|
丰台区|
阿尔山市|
瑞昌市|
泗阳县|
新乐市|
娄底市|
文登市|
沽源县|
石首市|
曲麻莱县|
凤城市|
建宁县|
靖西县|
平阳县|
德昌县|
思南县|
遂宁市|
绿春县|
辰溪县|
泌阳县|
娄底市|
靖江市|
东海县|
卢湾区|
柳林县|
乐清市|
密云县|
黔西县|
民乐县|
绥芬河市|
南丹县|
台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