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六十九章 鹽堿地-《神話戰國之我是趙括》
第(2/3)頁
趙國位于太行山和渤海之間,黃河曾經在這塊土地上肆無忌憚的流淌,沖擊出大面積的平原,疆域內湖泊眾多,數不勝數,即便至今,也有大陸澤、雞澤、詆澤、海澤、皋澤等等諸多湖泊。
而以前的湖泊逐漸干涸之后,之前的水域便會形成鹽堿地。
比如鄴城,曾經便有大片的鹽堿地,后來西門豹請來能工巧匠勘察地形,又帶領當地的百姓開鑿了十二座水渠,引水灌溉,沖刷當地的鹽堿地。
同時用石囷沉入漳水中,使漳水流速變慢,泥沙下沉,將這些泥沙引入田中,灌溉含有鹽堿的土地,降低土地中鹽堿含量,改良土壤和增加肥力。
使得漳河流域的白壤鹽堿地,變成了肥美的農田。
類似鄴城這樣的鹽堿地分部在河北大平原的各個地區,規模不同,大小不一,小的只有幾十畝,有的足足方圓百里。
大陸澤以東還有一座咸泉,由于水位下降,泉水含鹽量極高,當地百姓都以煮鹽為生,只是規模遠不如河東的鹽池。….
「這些鹽堿地,即便是引河水灌溉,用淤泥肥田,至少也要五年時間才能化為良田,而且還必須是能臣干吏」栗腹說道。
這種地方可不只是趙國有,燕國、齊國、楚國、魏國、韓國,秦國都有。
包括關中大平原都有鹽堿地,直到鄭國開挖鄭國渠,引涇水灌溉耕地,引淤泥肥田,才化作萬畝良田,養活百萬關中人。
所以說華夏這塊地其實并不算好,只是數千年來,無數先祖秉著人定勝天的信念,在人力物力匱乏的年代,竭盡所能,經過一代代開發,才變成了現在的良田。
「興修水利,開墾荒地,任重而道遠。」
趙括絞盡腦汁想了半天,也沒有想到后世是怎
么治理鹽堿地的,似乎和這個年代差不多,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技術飛躍,倒是想到了幾種耐鹽堿地的植物。
「這些土地荒著可惜了,既然普通的農作物不能生長,為什么不種一些耐鹽堿的作物呢?」趙括說道。
「耐鹽堿的作物?」眾人有些不解,眾所周知,鹽堿地白茫茫一片,那是寸草不生,還有農作物耐鹽堿?
「寡人聽說有一種叫白蠟樹的樹木便能在一般的鹽堿地生長,而且白蠟樹上還有一種名叫白蠟蟲的蟲子,能產出白蠟,和蜂蠟一樣用于照明。」趙括說道。
臘,很早就開始使用了,不過是蜂蠟。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亚市|
博湖县|
奈曼旗|
九江市|
论坛|
曲周县|
兴国县|
隆尧县|
千阳县|
博兴县|
昌都县|
龙门县|
池州市|
山阳县|
紫金县|
丰都县|
沐川县|
玉田县|
化州市|
扶风县|
中宁县|
乌拉特后旗|
广宗县|
育儿|
安福县|
罗田县|
廉江市|
喜德县|
台东市|
赤峰市|
崇州市|
双柏县|
剑阁县|
定日县|
兴义市|
浦北县|
资中县|
邻水|
和林格尔县|
辰溪县|
灌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