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上個月有個叫徐大的工匠改良了鼓風爐,使得爐內(nèi)的溫度進一步提高,打造出來的鐵器硬度更高。 趙括立刻下令賜徐大下大夫爵位,并且賞賜三百畝上田,以此來激勵工匠們發(fā)明創(chuàng)造。 最后一支工匠團隊則是武陽城的工匠,也就是曾經(jīng)燕國的工匠,雖然也歸內(nèi)府管轄,但趙括并沒有讓他們搬到邯鄲來。 一方面,武陽城有完善的工業(yè)設施,沒必要搬遷。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和邯鄲工坊形成競爭。 即便是國營,一家獨大也不是好事。 “大王,還有望諸君,都武君,龐煖將軍,你們怎么來了?”工坊負責人趙鑄得到消息,連忙帶著幾個人出來迎接,驚訝的說道。 “本王陪三位將軍過來看看。”趙括笑著說道,直接朝里面走去,頗有幾分領導突擊檢查的意思。 趙鑄也沒有阻攔,只是緊緊地跟著趙括,生怕出現(xiàn)什么閃失。 一進入工坊,趙括就感受到一股熱氣鋪天蓋地的襲來,如同火焰般撲打在臉上,臉頰火辣辣的疼。 趙括看到靠近大門的一名工匠正在揮舞著大錘敲擊鐵片,應該是在打造甲衣上的鱗片。 因為背對著大門,工匠沒有看到趙括等人,仍然在繼續(xù)鍛打,手臂肌肉高高鼓起,極為有力,非常熟練,每一次敲擊都是同樣的力度。 戰(zhàn)國時期處在青銅器向鐵器的過渡階段,各國雖然已經(jīng)能夠冶煉鋼鐵,但由于工藝流程不夠完善,打造出來的鐵兵器的性能并不能完勝青銅兵器。 反觀冶銅技術經(jīng)過上千年的推進,已經(jīng)達到了巔峰,難度要比鐵兵器小很多。 打造一件鐵兵器的時間都夠打造兩把青銅兵器了,性價比完全不如青銅兵器。 因此各國即便能夠打造鐵兵器,依然以青銅兵器為主。 比如趙國,大部分的兵器都是銅兵器,只有少部分是鐵兵器。 不過趙括知道,未來鐵兵器一定會成為主流的,而且這個時間不長,因為現(xiàn)在的冶鐵技術已經(jīng)很成熟了,只是不夠完善。 于是趙括下令,不再打造新的青銅兵器,改為打造鐵兵器。 既然工藝流程不夠完善,那就多打造,熟能生巧,時間長了自然就完善了。 工匠也沒有什么意見,反正你給錢,我辦事,有錢拿就行了。 82中文網(wǎng)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