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們不相信趙括所說的旱田變水田,下田變中田,中田變上田,但是就算只提高一成,對兩國來說也是大賺。 “不錯,兩位國君可以派工匠到我趙國來學習制造曲轅犁和水車的方法,并且本王還可以送幾架成品給兩國。不過,本王有兩個條件……”趙括說道。 “什么條件?”魏王和韓王連忙問道。 只要不是讓兩國并入趙國,哪怕是暫時的俯首稱臣他們都能答應。 沒有人生下來就想做一名昏君,他們也曾想讓魏國和韓國變得強大,只是最后被現實壓垮了。 現在如果有機會,他們愿意放手一搏! “第一個條件,韓國和魏國五年之內,增加的糧食產量五成歸我趙國。第二個條件,韓國和魏國以后五年,每年為我趙國提供一萬斤鐵?!壁w括說道。 中國的鐵礦很多,但是大多數鐵礦含鐵比例都很低,而且處在深層,不僅難以開采,還很難冶煉,造成了中國自古以來缺鐵的現象。 但是南陽是個例外,不僅鐵礦優質,含鐵量高,經過一次冶煉,便是最上好的鐵,而且鐵礦大多處在地表,開采難度低。 韓國最初便是依靠南陽的鐵礦打造強弩,組建強弩兵,發家致富的。 后來南陽被秦國占領,強弩兵也隨之沒落。 “第一個條件我們可以答應,但是第二個條件趙王恐怕有些強人所難了吧,畢竟我們都沒有見過趙王所說的曲轅犁和水車,而且趙國也只是剛剛制作出來,又怎能保證能夠增產這么多糧食?萬一沒有這么多,我們豈不是虧了?”韓王說道。 以韓國的實力,一年也冶煉不出來多少鐵,若是增加的糧食產量價值不能超過兩萬斤鐵,那就虧了,畢竟增產的糧食也要分給趙國一半。 “本王說是五成,但到時候韓國具體增產多少,會運多少糧食給我趙國,韓王心里應該清楚。本王說的一萬斤生鐵不過是為了將五成的糧食要全罷了。 至于韓王擔心的增產問題,本王可以答應二位,若是明年兩國的糧食總產量不能提升五成,我趙國可以不要這一萬斤生鐵。”趙括說道。 想都不用想,到時候不管韓國和魏國增產多少,肯定會少給趙國糧食。 趙國又不可能一畝地一畝地的去查,只要不是太過分,只能選擇默認。 這一萬斤鐵,便是彌補這一部分糧食的。 “另外,馬鐙和馬鞍技術、投石車技術,本王當初可是無條件贈送給魏國和韓國的,這三件東西有多大作用,兩國國君心中應該清楚。”趙括沉聲說道。 當初他沒有任何保留將馬鐙和馬鞍交給魏國和韓國,結果這兩個國家到現在都沒有建立建制的騎兵。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