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不過栗腹并沒有要幫助燕國的意思,他和田單有所不同,田單是齊國王室,雖然被齊國賣了,但是斷了骨頭還連著筋。 栗腹和燕國沒有任何關系,他只是為了報答燕王的知遇之恩,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就是如此。 現在燕王都把他賣了,所有的恩情瞬間轉變為恨意。 之前的栗腹心中有多感激燕王,現在就有多痛恨的燕王。 而且這文人狠起來,比武人可狠多了。這不,栗腹上前一步,抱拳說道。 “大王,我們可以告訴那些俘虜,會將他們每年耕種所得的兩成糧食,送至他們家中。如果燕國同意,這些俘虜和他們的親屬必然會更加感激我們。如果燕國不同意,他們心中則會更加仇恨燕國。而且這樣也能夠讓大家干活更有動力,同時讓燕國少死一些人。畢竟……這些日后可都是趙人。” 栗腹從趙括身上看到了勃勃雄心,他的目標并不在趙國! “先生大才。”趙括敬佩的說道。 若是按照栗腹這個辦法,等到日后將俘虜放回去,過一段時間出兵攻打燕國,這些俘虜絕對會“簞食壺漿”迎接王師,趙國滅掉燕國將不費吹灰之力。 “若是燕國直接將糧食留下來,不分發下去怎么辦?”樂間說道,對于燕國那群官員的人品他可是心知肚明。 “那我們也是虧掉其中一年,兩成的糧食而已,用兩成的糧食換取二十萬壯丁的忠心,很值。到時候將這些消息告訴俘虜,說不定我們都不用出兵,他們便愿意為王前驅。”栗腹說道。 這件事情燕國沒辦法阻止,無論怎么做都是對趙國有利。 燕國唯一的辦法就是接收趙國的糧食,然后以燕國的名義交給俘虜的親屬,但是趙國不可能同意,到時候肯定會安排專門的人員負責此事。 “這件事就這么辦,燕國賠償的糧草我會全部留給你們安置俘虜,另外,我還會留下一萬大軍協助你們掌管俘虜。”趙括說道。 俘虜并不是不需要吃飯的,一直到秋收之前,這些俘虜都要靠趙國來養活,而且想要讓他們干活,還必須吃飽。 燕國賠償的一百三十萬石糧食也就剛好夠這些俘虜堅持到秋收而已,這還不算路上的損耗。 不過從燕國到河間也沒有多少損耗,至于燕國境內運輸的損耗,肯定是由燕國自己來承擔了。 趙國需要的糧食還要從齊國那里來獲取。 和燕國相比,齊國才是狗大戶。 “諾。”樂乘說道。 “收繳的兵器將完好無損的挑出來,剩下的兵器分發到各地工坊,全部融了鑄造農具,然后再發下去。燕國賠償的五萬斤鐵就留在武陽城打造農具吧,在春耕之前要打造出二十萬人用的農具。”趙括又道。 趙國現在并不缺兵器,但是急缺農具,燕國這批兵器和鐵可以解趙國的燃眉之急。 “諾。”靳黈拱手說道,他感覺到了沉重的壓力,接下來的一段日子他有的忙了。 將所有事情吩咐好之后,趙括帶著一眾文武朝武陽城中走去。 武陽城位于易水和燕長城以北,曾經作為燕昭王南下的橋頭堡,如今變成了趙國控制燕國的鎖匙。 只要武陽城在趙國手中,燕國便無法南下威脅到趙國,而趙國則隨時都可以北上攻打燕國。 城上的守軍早已被撤下來,換成了趙軍的士卒,官員也已經離開。 按照規矩,燕國應該留下和趙國交割的官員,不過這次燕國顯然是被趙國氣壞了,一名官員都沒有留下,只有一些本地的小吏。 趙括很大度,沒有責怪燕國。 武陽的倉庫中堆滿了錢糧和兵甲,燕軍并沒有將他們運走,不是他們不想,而是城外被趙軍團團圍住,除了人和一些私人物品之外,任何東西都不準帶走,每個人出城都要接受檢查。 街道上沒有一個行人,兩側門窗緊閉,百姓們待在家中提心吊膽的等待著命運的宣判。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