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235.一殿兩世界-《不宋》


    第(1/3)頁

    一個大殿,兩個世界。

    東邊一撥人激情踴躍,喧鬧得好似菜市場,西邊一撥人卻都是震駭莫名,滿臉懵逼,死寂如墳場。

    這幫外地佬在干嘛?

    田卷是什么?

    一百萬畝?

    二十石糧食換一畝?

    那不就是兩千萬石糧食?

    燕王有了這么多糧食,糧價怎么可能還高得起來?

    咱們手上的糧食不值錢了?

    一個又一個疑問,猶如毒焰灼燒著平江與嘉興豪強的心肝。

    有人實在忍受不下去了,拋下臉皮,低聲下氣地去找相熟的外地士紳求解。

    平江府的周顯見自己的族叔已經登記完,被擠出了人堆,趕忙上前。

    “九叔,咱們周家雖然分房,卻也是一脈相承,就算不能禍福與共同氣連枝,您老也看在祖宗的份上,拉侄兒一把啊……”

    臨安來的周九福憐憫地看著這個族侄,搖頭嘆息,“你叫我如何拉你?莫怪老叔狠心,要怪只能怪你自己作死,干啥不好,非得和燕王殿下對著干呢?殿下那是普通人么?一個和寧門朝會小試牛刀,就把滿朝大臣整得服服帖帖。你們覺得自己很能,能得過朝中那幫人精!?還想和燕王殿下玩心眼,斗謀略,那不就是壽星公上吊,嫌命長么?”

    這一句句質問,懟得周顯面紅耳赤,好似頭上掛著鉛,根本抬不起來,只能弱弱的哀求。

    “九叔,事到如今悔恨也無用,侄兒也不求您別的,您能不能把這田莊制度和田卷給侄兒講講,看看還有沒有什么補救的余地。”

    周九福往燕王所在方向瞟了一眼,想了想,反正這也不是什么秘密,燕王也只要求不可以提前透漏出來,現在說應該是沒事的。

    畢竟是同族,能幫就幫一手吧,“哎,人老了,心就是容易軟,罷了,同你說說便是。”

    頗費了一番口舌,周九福倒是知無不言,講得很是詳細,“燕王殿下還說,田地也不是簡單租給農戶耕作,好像還會試行一種合作社模式,很可能會提高田地的產量和效益,具體內容我也不是很懂,大概就是像工坊雇傭工人一樣,耕農只要出力,其他種子農具啥的,都由田莊合作社負責,咱們買了田卷的人,只管每年收錢就行。”

    一旁的平江士紳聽得暈乎乎的,用了好一會才有了點理解,隨即七嘴八舌討論起來。

    “還可以這么玩的么?既不是官田,也不是民田……”

    “算起來,這和咱們以往租田要少小半收益,不劃算啊。”

    “呵呵,要繳稅當然沒以前那么多收益,你也不想想,燕王殿下弄出來的制度,會允許有人逃稅?”

    “就是啊,等于是地主和佃農的稅賦由田莊統一代繳了,誰都別想逃,官府收稅也簡便,大多數人也省去了麻煩,其實也算是好事。”

    “二十石米買一畝田卷,然后每年穩定收益最少六斗,相當于每年三分利息,其實也還不錯,畢竟錢糧放著也是放著,而且這票卷還可以買賣轉讓……”

    這年頭,可沒有銀行,把錢放錢莊交子鋪啥的,還得給保管費,而以華夏人的保守思想,一般也不會把錢全都投資到有風險的工商業中,因此民間許多財富要不就是窖藏,要不就是買地。

    可一來土地有限,二來燕王明顯要限制兼并,現在這田卷既可以像實際田地那樣保值,還能有穩定收益,確實是個不錯的路子。

    越來越多士紳想明白這點,漸漸動心起來。

    “這什么合作社,乍聽起來倒也不稀奇,約莫和咱們雇傭長工種地的方式差不多,不過從田莊制度設計上來看,很可能沒有那么簡單,恐怕另有玄機,也許真的能讓田地出產提高起來。”

    對于農業,趙孟啟是有認真思考的,像是化肥農藥雜交之類的科技方面他是不懂的,也無法一蹴而就的研究出來,只好從經營模式上面想辦法。

    華夏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戶.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這種模式一直到后世也大量延續著,趙孟啟也沒幻想要徹底改變,只是在條件合適的地區,參照后世的成功經驗進行探索改進。

    “不得不承認,咱們這次徹底輸了,經界之事無可阻擋,所謂識時務者為俊杰,我看啊,咱們還是趁早臣服為妙。”

    “周兄所言有理,想來燕王也不至于對咱們趕盡殺絕吧?”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波密县| 芜湖市| 临安市| 四子王旗| 淮滨县| 岢岚县| 宣武区| 定襄县| 平度市| 兴海县| 宿迁市| 恩平市| 石景山区| 韶关市| 格尔木市| 高碑店市| 葫芦岛市| 广德县| 佛冈县| 普兰县| 彰化县| 兰西县| 南雄市| 吉木乃县| 桦甸市| 崇信县| 湟中县| 邻水| 保山市| 长沙县| 璧山县| 赣榆县| 吴忠市| 滨州市| 乌兰浩特市| 南乐县| 深州市| 喀喇沁旗| 安泽县| 临夏市| 宿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