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商討-《不宋》
第(1/3)頁
除了真金白銀的高價買,還能有什么辦法讓土豪們心甘情愿的交出糧食呢?
要說錢的話,趙孟啟手頭還是有一點的,孫家為孫珘俊續命給了五十萬貫,查抄劉家有三百多萬貫現錢,顧青捉拿倭國海商草野淺也抄沒了四五十萬貫銅錢,但是這些原本是打算作為水利工程啟動資金的,不能輕易動用。
而且燕王要重新經界的事,已經是人盡皆知了,這幫大地主們正恨得牙癢癢,這時候趙孟啟找他們買糧,豈不是送上門給他們宰么。
作為整治水利的提倡者,吳潛自然也不愿意動用這筆錢,慎重思考后,懇切地看著趙孟啟,“殿下,看來只能把抄沒劉家的那十六萬畝地賣了……”
“吳公,下官認為此議不妥!”
吳潛話還沒說完,江萬里就表示反對,“今時兩稅日益縮減,皆因豪強之家隱漏田稅,所以才需經界明產,若是賣田,那絕大多數都會被豪強之家買去,這豈不是助長其勢力么?”
宋朝是在五代亂世后建立起來的,之所以不抑制土地兼并是由于歷史原因導致的,但是對于通過兼并土地膨脹起來的豪強勢力的危害又有著清新認識。
在允許土地自由交易的情況下,朝廷也試圖通過制度和政策來抑制豪強勢力。
原則上來講,除了皇帝偶有特旨,全天下的田土都是需要繳納正稅的,而不是像明朝那樣有功名就可以免稅,并且稅制的初衷就是田多的多交稅,財產多的多交稅,也就是戶等制。
當然,實際情況中,宋朝朝政收入的結構很復雜,作為農業稅的兩稅在整體比例中逐年下降,在此時甚至不到五分之一了。
宋代的兩稅并不高,“畝收一石,輸官一斗”實際上就是什一稅,但是除此之外還有名目繁多的加稅以及徭役,這些才是百姓負擔的大頭。
簡化來說,一個農民租佃一畝田,一年收獲三石稻米,那其中一石交給官府,一石交租,剩下一石才是自己的。
而官戶,也就是有官身的人家不免稅但免徭役,并且有的是辦法逃避加稅,這樣一來財富就像滾雪球一樣膨脹,以財增勢,以勢謀財,壓榨小民的同時,也侵吞國家利益。
“古之兼并,兼民利也,今之兼并,又并公稅也。”
“厥今賦稅何如哉?不均之弊有二:有兼并之弊、有流徙之弊。何謂兼并之弊?富者地,日以益而賦不加多;貧者地,日以削而賦不加少。奸民欲計免于賦役者,割數畝之地,加之數倍之賦,而收其少半之直,于是其富者地連阡陌,膏腴沃壤奄而有之。其貧者曾無尺地以置錐托足,方且困于重役,迫于追呼,此所謂兼并之弊也。”
“貧民產去稅存,不堪追呼之擾,富家業多稅少,益長兼并之勢。”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察雅县|
会泽县|
郯城县|
金华市|
禹州市|
麻城市|
茶陵县|
翁源县|
利辛县|
武川县|
清流县|
铁岭县|
潞城市|
咸阳市|
泸溪县|
苏州市|
汉寿县|
赣州市|
河曲县|
巫山县|
鄂托克旗|
海晏县|
汤阴县|
韩城市|
葫芦岛市|
桃江县|
永昌县|
元氏县|
平江县|
永德县|
阜阳市|
台北市|
忻城县|
内丘县|
丹江口市|
和静县|
女性|
济阳县|
桑植县|
林州市|
龙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