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蘇利耶在宋朝的支持下,舉行了隆重的繼位大典,宣告正式統治占城。
他的官僚班子,表面看來還是以原來那些權貴為主。
但這些人空有名位,實權卻被旅居占城的漢裔,及宋人顧問所把持。
他的軍隊,除了潘沙原屬再補充舊軍整編一萬人外,還正在從賤民中招募一支三萬人的新軍。
這支新軍由宋軍派人訓練,并掌握指揮權。
潘沙軍整編完成后,往占城各地派出,對地方進行梳理。
打擊不臣,配合新任命官員清查人口田土等,搜繳不法教產等。
此時的婆羅門教大主祭由喀尼頌接任,暗中執行滅教計劃。
佛誓城及幾個大城,大肆新建漢學,佛寺。
也開始涌入大量宋商,開設商鋪工坊。
后續也會有宋朝士紳前來租種耕地。
宋朝租借的三個港口,也要陸續開始建設。
目前還只有改名為歸仁港的佛誓港,能一邊建設一邊投入使用。
人力用的就是戰俘軍隸,以及占城官府提供的賤民勞力。
東南水師載著陸戰一旅,在南海大范圍清剿??埽槑б驳侥涎蟾鱾€小國逛逛,并嘗試在麻六甲海峽建立基地。
原本,許多海寇就被召到了占城,沒死在內戰中的,基本被宋軍俘虜了,所以清海行動比較順利。
大量遠航的商船也陸續回航,基本會在歸仁港停靠,卸下一些物資,又補充一些占城商品。
卸下的主要有從天竺購買的馬匹,里面有些運售到天竺大食馬。
一部分直接補充給騎一旅,一部分是種馬,暫停休養一段時日,然后視狀態逐段運回本土。
其實,沿途死了不少馬匹,也在一些港口留置了狀態不好的。..
反正沿途都要建立馬匹休整點,就是一點一點做起來。
占城的商品,也未必是占城產的,本來就是海路要沖,持續積攢了不少外國貨物,主要還有??艿馁\贓。
實在沒什么裝,就用占城稻壓倉,正好前不久剛豐收。
也不用運回本土,而是運到瓊州囤積以作軍糧。
整體而言,這批海商收獲頗豐,回到泉州后,肯定能賺個盆滿缽滿的。
而趙孟啟本人,率領一支不算小型船隊,依次訪問了真臘及暹羅兩國。
暹羅就是后世泰國的前身,此時是素可素王朝,剛興起不到二十年,與正在衰弱的真臘征戰不休。
趙孟啟為兩國做了調停,短期內還是管用的。
畢竟親眼目睹宋軍軍威,加上宋朝原本的影響力,兩國也是懂乖巧的。
這一趟,除了宣威之外,也號召兩國派兵加入聯軍,數量多少不拘,要的就是個參與感。
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與真臘國商議水真臘地區的共同開發,以及港口租借。
也就是后世的湄公河三角洲,該地地勢低平,土壤肥沃,水網密布,適合農業生產。
不過此時幾乎沒怎么開發,有少量水稻種植,大部分還被森林覆蓋著。
只要開墾成農田,將可成為亞洲水稻單產最高的地區。
趙孟啟所謂的共同開發,只是等開出熟田后,向真臘繳納一定稅賦而已。
開發的過程注定漫長,所繳納的稅賦,也能用高價商品掙回來。
何況,到時候是不是真臘的
國土都難說了。
真臘本來就對宋朝恭謹,而且眼下國勢漸衰弱,急需宋朝支持。
那些土地在他們手上,也沒太大價值,所以沒怎么折騰就簽訂了雙方合作協議。
趙孟啟送了一批老舊軍械給真臘,他們感動得差點喊爸爸。
另一邊,又派遣使者,以商隊形勢,通過安南南部,進入勐泐。
勐泐的王都是在滄江江畔的景隴,所以也被稱為景隴,或者景隴金殿國。
該國估計約有八百萬人口,近萬頭被馴養的大象,也算是地區強國了。
主要是,它北臨大理,能直接威脅大理到安南的路徑。
做完一系列布置后,已經到了八月底,占城的局勢也平順下來。
因此,趙孟啟開始從占城撤軍。
只留了兩個團,其余都撤到了瓊州島,繼續練兵。
九月時,趙孟啟收到了軍情司送來的兩個情報。
一個是從北地,經臨安,輾轉傳遞才到,關于蒙古上層權力斗爭的。
蒙古人有兩個難以動搖的傳統舊制,忽里勒臺和幼子守灶。
忽里勒臺,也可以稱忽里臺,是蒙古語聚會、會議的意思。
最初,是蒙古部落,或部落聯盟的議事會,用于推舉首領,決定征戰等大事。
大蒙古國建立后,就演變成決定軍國大事的諸王大會,或者說是大朝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