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托卡馬克。 一種環形裝置,通過約束電磁波驅動,創造氘、氚實現聚變的環境和超高溫,以實現人類對核聚變反應的控制。 目前受控的熱核聚變在常規托卡馬克裝置上已經實現,華國的人造太陽采用的就是托卡馬克裝置原理,在不久之前取得了上億溫度運行突破千秒的成績。 但托卡馬克裝置的工作時間太短了,其內部要維持強大的磁場和極致的超導環境,就需要消耗大量的電能。 物理學家用產生能量和消耗能量的比值——q值,來衡量托卡馬克裝置的效率。 q值大于1,才意味著核聚變裝置有能量產出,而不是只能在實驗室里驗證成功的理論。 同時以人類目前利用能量的效率而言,加上人類對這項技術托付了取代火力發電的期望, q值達到30點以上才有成為主流能量供應的可能。 若是想達到科幻作品中,那種可以供能大型宇宙飛船和太空城市的規模,那q值起碼要破萬才有希望。 然而藍星上,目前已經建造出來的托卡馬克裝置沒有一臺能長時間運行并實現q值超過1,華國的人造太陽也只是將突破的可能而已。 陸羽端詳了眼前這臺外星文明制造出來的托卡馬克裝置好一會,才急忙問道:“既然有可能是核聚變反應裝置,那為什么把這裝置放在這里?” 這個問題明顯不是這位教授的強項,他只是核物理專家,一眼認出了裝置,就迫不及待地沖了進來。 成熟的可控核聚變技術可以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 過去因為生產耗能高而雪藏的技術,會因為能源成本下降之后綻放出難以想象的光彩。 可以說,成熟的可控核聚變技術極有可能是大篩選器的一道關卡,突破之后,人類極有可能迎來第四次科技大爆炸! 然而,人類自提出可控核聚變理論之后遭遇了永遠的五十年,直到這幾年才有了一些進展。 這也難怪這位教授認出裝置之后,就興奮的沖過來。 要知道,這個文明領先了人類科技500年,如果能解析他們制造的托卡馬克裝置對人類相關技術有著難以想象的促進作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