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目前從觀察到的,這個文明科技水平保守估計領先藍星500年左右?!? “至于為什么放任這些飛船殘骸散落沙漠,目前有比較符合邏輯的三種猜測?!? “第一,這些飛船殘骸受到了未知的污染,對比起回收利用所需要的清理投入,還不如就此廢棄?!? “第二,有什么更重要的項目牽扯了全部精力,導致這個文明甚至連回收這么多資源都沒有余力去做?!? “第三..........” 茅教授頂著疲憊神態和陸羽分析了目前的情況。 如果只是領先五百年左右的科技水平,那擁有影響空間跳躍技術的可能性就小了許多,這樣能讓陸羽進退選擇更從容一些。 陸羽緊繃了一天的精神終于放松了少許,畢竟自己只有孤身一人在這行星上,而外面是整個比藍星還要先進文明,誰都不想成為小白鼠。 那么是否與這個文明接觸交流? 陸羽的傾向是愿意在保證友好和諧的前提下,進行交流接觸! 想想500年的時間可以讓科學技術發展到什么程度? 藍星16世紀的人類怎么也不會想到21世紀人類的信息化生活,也不會想到人類造物已經能突破重力束縛,到達太空。 如果能從這個文明獲得種種科學技術,那他將能得到多少積分? 成為兩個文明的橋梁,是陸羽想到的最優解。 想想三體人都會被科學落后如此多的人類文明啟發,進而掀起技術大爆炸,文明之間的接觸絕非是技術落后方受益而已。 只不過要怎么接觸,怎么在藍星科學落后的情況下達成技術方面的交流,還需要更多的情報來輔助決策。 于是銀色星辰號就這么靜靜的在沙丘上等了兩天,可憐的上一顆生命行星已經完全被陸羽拋之腦后。 畢竟辛苦手搓各類工具,哪有直接搬運的爽? 但是陸羽守株待兔的想法似乎落空了,這么一段時間過去,別說有外星人,連一架探測器都見不到蹤影。 按理說,發展到到太空電梯的科技程度,太空城市暫且不論,近地軌道上應用于行星觀察的衛星絕對不會少。 無論是科學家們的分析還是陸羽的判斷,都一致認為,銀色星辰號出現在這顆星球上時就應該立刻被察覺了才對。 畢竟以藍星目前的科技,地面上稍微大一點的火災都能立刻被衛星察覺,沒有理由領先五百年科技的文明做不到對地表的全面實時監控。 陸羽對著駕駛艙外面電光閃爍的殘骸說道:“或許這片飛船殘骸區,自帶了什么屏蔽功能?” 手機里的茅教授點了點頭:“不排除這種可能,現在這個狀況要么就是這個文明還沒發現你,要么就是他們實在太小心了謹慎,在沒有十足的接觸信心之前,都會一直觀察你?!?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