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超新星?” 大半個月里只能受限在狹窄駕駛艙中的陸羽,這些天狂補了天文知識,在他看來自己在星際間跳躍,最有可能推動的學科就是只有天文學了。 依照人類目前的科技水準,對于宇宙的認知還停留在非常初級且原始的地步上,目前關于太陽系外的天體,全都是通過觀察與猜測,或者是計算模擬出的模型。 如果能找到一些典型的天體,例如黑洞,星系中心,或者中子星超新星之類的超級天體進行近距離的觀察,那這一份資料對藍星的天文學有著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 銀色星辰號設定的外層裝甲,完全能抵御超級天體周圍的極端環境,在駕駛艙觀察更像是從高維度去俯瞰現象,不必擔心會被高能射線瞬間蒸發。 陸羽望著外面的藍色恒星,宇宙漂流大半個月,已經冰冷的心情泛起一絲激動。 超新星處于許多不同天文學研究分支的交匯處。 它作為許多種恒星生命的最后歸宿,是檢驗當前的恒星演化理論的重要一環。 它在爆炸瞬間以及在爆炸后觀測到的現象涉及各種物理機制,例如中微子和引力波發射、燃燒傳播及爆炸核合成、放射性衰變及激波同星周物質的作用等。 而爆炸之后的殘余,如中子星或黑洞、膨脹氣體云起到加熱星際介質的作用。 同時超新星爆炸在產生宇宙中的重元素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恒星紅巨星階段的核聚變產生了各種重于碳但輕于鐵的中等質量元素。而重于鐵的元素幾乎都是在超新星爆炸時合成的,它們以很高的速度被拋向星際空間,藍星上的金子基本都是誕生于某顆超新星爆發時的核融合。 此外,超新星還是星系化學演化的主要代言人。在早期星系演化中,超新星起了重要的反饋作用,星系物質丟失以及恒星形成都可能與超新星有密切相關。 因此,對于觀察超新星,一直都是藍星上各大天文望遠鏡一項重要的觀測課題。 而陸羽現在居然能來到一顆到達臨界狀態的超新星前,這或許就是他一直追尋的奇跡! “那它的臨界狀態會持續多久?如果能觀測到超新星爆炸的瞬間,黑洞的形成,對于藍星的天文學而言將是里程碑式的一步吧?” 陸羽有些急切的向視頻的教授問道,而那邊的教授先是猛點了點頭,然后似乎想起了什么,張了張口怎么也說不出話來了。 陸羽敏銳的捕捉到了這個表情,緊接著意識到致命點,熱情瞬間冷卻了下來。 這是一顆恒星。 哪怕是將要死亡的恒星,它即將終結的一瞬可能對人類而言就是一生的長度。 時間是如此的殘酷,對于即將沒有食物的陸羽更是如此。 無聲之間,陸羽又出現驚訝的神情。 因為在他眼前浮現半透明的全息面板,上面顯示著提醒文字。 【眼前的超新星已到達臨界點,46個小時后,這顆恒星將迎來終結】 【觸發系統任務機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