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次日一早,崇禎帶著騎兵營的三千騎兵和八百夷丁來到三大營小校場,徐應(yīng)偉、閻應(yīng)元等十總新兵已經(jīng)全副武裝,列隊完畢。 而在距離小校場不遠的大校場上,二十多萬新軍正眼巴巴的看著這邊,一個個眼睛里流露出難以掩飾的羨慕之色。 同為新兵,但是從外形上已經(jīng)有了天壤之別。 只見徐應(yīng)偉等十個帶兵士子已經(jīng)披上山文甲,戴上鳳翅盔。 腰間還有人手一把燧發(fā)短銃,這是崇禎專門讓兵工廠做的,今后就專門用來裝備軍官以及炮兵,騎兵也要每人配上一支。 不過現(xiàn)在還沒有這么多的手銃。 所以騎兵營和夷丁還是原來裝備。 騎兵營用的還是三眼銃或者迅雷銃。 夷丁用的則是魯密銃,還是火繩槍。 因為騎兵營和夷丁更多還是依靠斬馬刀作戰(zhàn),所以崇禎沒有急著給他們裝備燧發(fā)槍,而是把燧發(fā)槍優(yōu)先給了新軍。 十總2700名新軍分成了十個小方陣。 每個士兵都已經(jīng)穿上了剛下發(fā)的紅色布面甲,也戴上了嶄新的笠形盔。 布面甲有兩種,一種是用棉布包裹固定鐵片,另一種則是用鉚釘將一塊塊的小鐵片固定在棉甲的內(nèi)表面層。 單就造價而言,顯然是后一種更貴。 崇禎給新軍裝備的是第二種布面甲。 只是一套布面甲再加一頂笠形盔就價值五兩。 只不過這個價格相比起鎖子甲還有鐵札甲就又不算什么。 要給27萬新軍全部裝備上布面甲以及笠形盔,需要135萬兩銀子! 但是這種開銷,崇禎是一點不心疼,發(fā)債券籌措到的銀子不就是用來裝備軍隊的?要不然學(xué)另外一個時空的朱由崧,拿來選秀? 還有,每個新兵都是手持一支燧發(fā)槍。 從左肩至右腰則斜挎一條白色的子彈袋。 這個形象跟盎撒的龍蝦兵居然有幾分像,著實讓人無語。 崇禎心說回頭得讓后勤科把子彈袋顏色從白色改為黑色。 子彈袋內(nèi)橫著隔出小袋,每個小袋可以裝下一發(fā)紙殼彈,整條子彈袋總共可以裝下三十發(fā)紙殼彈,這也是崇禎確定的一個戰(zhàn)斗基數(shù)。 看到崇禎騎著馬走過來,十個帶兵士子沒什么特別反應(yīng),但是兩千多個新兵卻一個個激動得不行,這是他們第二次看到萬歲爺,而且上次還是27萬人一起接受萬歲爺檢閱,僅只是遠遠的看了一眼,這一次卻是近多了。 終于見著了活生生的萬歲爺,新兵們激動壞了。 “萬歲!”也不知道是哪個新兵首先吼了一嗓子。 緊接著,2700多個新兵便紛紛跟著大吼:“萬歲!” 崇禎也是受到這些新兵的情緒感染,自從穿越來到這個時空,終于看到了一支士氣高昂的大明軍隊。 士子營不作數(shù),那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軍隊。 眼前的這支新軍,戰(zhàn)斗經(jīng)驗或許遠遠不及徐州、武昌的邊軍,甚至連淮安府出身的鄉(xiāng)勇也是比不上,但是在士氣層面卻秒殺邊軍以及鄉(xiāng)勇。 崇禎能清晰的感受到新兵身上流露出的高昂士氣。 當下崇禎也抽出腰刀,以刀鋒撩天,跟著大吼道:“日月山河永在!” “日月山河永在!日月山河永在!日月山河永在!”新兵們紛紛跟著吶喊,最終匯聚成整齊劃一的一個聲音。 就連徐應(yīng)偉等士子也是跟著吶喊。 山呼海嘯般的吶喊聲中,崇禎將腰刀往武昌方向一引,再一次引吭長嗥道:“全體都有,目標武昌府,出征!” 下一刻,士子的口令聲逐次響起。 “姥東總?cè)w,向右轉(zhuǎn),齊步走!” “江陰總?cè)w,向右轉(zhuǎn),齊步走!跟上!” …… 一隊隊新軍逐次出軍營,踏上了前往武昌府的漫漫征途。 崇禎沒打算讓新軍坐船,而是準備讓他們一直徒步行軍,而且還是全副武裝行軍,到了操江提督署之后,還有輜重等著他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