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335章 衣錦還鄉-《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第(1/3)頁

    圣上居然一次性就要募兵27萬人!

    當真大手筆,可是這得花多少銀子?

    朱慈烺也是不無擔心的說:“父皇,募兵27萬會不會太多?按一個募兵支月餉2兩來計算,27萬募兵那便是54萬兩哪。”

    “一個月54萬兩,一年那便是648萬兩。”

    說此一頓,朱慈烺又道:“這只是算的坐餉,遇到大戰持續經年需發放戰餉,一年更是要花掉兩千萬,這也太多了。”

    只一年就要花掉兩千萬兩餉銀。

    大明朝就是有金山銀山也是扛不住哪。

    總不能回回都拿北方的官田來充抵餉銀吧?

    “其實也用不了那么多。”崇禎卻擺擺手說,“以前的關寧軍是讓朝廷慣壞了,今后不能再按這個標準。”

    “關寧軍確實是讓朝廷慣壞了。”

    聽到這話,黃得功、左夢庚還有金聲桓等深以為然。

    甚至于就連鄭芝龍、鄭鴻逵等對于此也是有所耳聞。

    萬歷以來,關寧軍鬧餉也不是一回兩回,換成別的邊鎮,早不知道被鎮壓多少回,可是關寧軍卻愣是沒什么事。

    崇禎又道:“但其實,真正被朝廷慣壞了的只有祖大壽、吳三桂等關寧軍的武將以及他們的親信家丁,關寧軍的普通士卒其實拿不到那么多的餉銀。”

    聽到這話,除了黃得功之外,其余的邊鎮武將都是低下頭。

    因為克扣軍餉只是常規操作,有幾個邊鎮武將不克扣餉銀的?

    崇禎說道:“朝廷給關寧軍額定的標準是月餉1兩再加1石米,但是發到普通士卒手里卻只剩下兩錢銀子不到加三斗米。”

    “遼西地窄民稠,物價騰貴。”

    “所以光靠這點餉銀,遼鎮士卒根本養活不了家人。”

    說此一頓,崇禎又切齒說道:“可恨祖寬、祖大樂等遼鎮武將,不想著將克扣的餉銀和祿米發放下去,反而縱容遼鎮的士卒于路搶劫,以致邊軍紀律崩壞,這才有了賊過如梳、兵過如剃的說法,邊軍所過處百姓紛紛揭竿而起。”

    黃得功、鄭芝龍兄弟聞言不禁又是一聲長嘆。

    金聲桓、馬化豹、王遵坦等武將則是更加羞愧。

    因為當年他們也是這么干的,甚至比關寧軍更狠。

    崇禎又接著說道:“但是好在,今后不會再有這種事。”

    “現在各鎮軍餉皆由欽差發放,而不必經由武將之手,今后甚至要給每個將士在大明皇家銀號開設一個戶頭,然后直接將餉銀發放到他們的戶頭,這樣就連欽差都不用再過手,也就徹底杜絕了貪墨克扣軍餉的途徑。”

    “所以,養一個兵根本不用像之前那么多銀子。”

    “今后凡是募兵,餉銀標準就按萬歷朝的浙兵,月給餉1兩5錢。”

    “而且不會再有行餉以及戰餉,就這一個標準,但是殺死了建奴、降軍或建奴包衣,賞銀標準還跟之前一樣,真奴五十兩,其余皆為十兩。”

    頓了頓,又說道:“所以既便27萬募兵,月給餉也不過40萬5千,朕還是給得起,至于說賞銀么,只要將士能在戰場上斬殺建奴,朕就是砸鍋賣鐵也定要把賞金兌付給他們,而且絕對不會短少一厘。”

    餉銀在軍費開支當中的占比是一定要降下來的。

    像之前徐州那樣,餉銀開支占到軍費開支大半,這是絕對不可以的。

    軍費開支的大宗,只能是也必須得是武器裝備,最多跟餉銀五五開。

    崇禎自己設定的軍費支出總額是每年一千萬兩,那么27萬募兵的餉銀開支大約占到了軍費開支的五成左右,這就沒問題。

    這樣就剩下五成左右的軍費用來購買武器裝備。

    每年五百萬兩左右的裝備支出,足可以武裝起一支27萬人的大軍。

    崇禎也不是沒有想過投入更多,一下子招募更多募兵,比如50萬。

    要說銀子,內務府的存銀很充足,除了皇家銀號賬上的四千多萬,很快又要以開封府的一千兩百萬畝耕地作抵發債六千萬兩。

    所以就算是軍費翻倍到兩千萬兩,也能撐幾年。

    但是崇禎覺得,還是要精打細算,要留有余地。

    畢竟大明朝的債券市場還沒成熟,后面幾年未必能借到錢。

    這樣的話前面幾年銀子花得太猛,然后到后面沒錢了,那就完犢子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石市| 育儿| 原平市| 胶南市| 宁陵县| 育儿| 黄山市| 高陵县| 邹平县| 青河县| 睢宁县| 定结县| 娱乐| 沁水县| 永川市| 新乡市| 甘谷县| 锡林郭勒盟| 唐海县| 铁力市| 桐柏县| 临沂市| 沙洋县| 来凤县| 全南县| 松阳县| 衢州市| 东至县| 洛南县| 扶绥县| 民县| 广宗县| 大悟县| 古交市| 宜宾市| 横峰县| 房产| 梧州市| 泰州市| 高雄市| 洪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