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崇禎笑道:“炤兒你只說對了一半。” 朱慈炤略一沉吟,眼睛一亮又道:“兒臣明白了,父皇這么做不是為了套高弘圖他們四個的話,而是為了讓別人相信父皇你能套出他們的話。” “還是沒能說全。”崇禎接著說道,“父皇這么做,也確實是為了安定人心,因為接下來要做的這些事情如果沒有官紳百姓的支持是做不成的。” 接下來要做的事,一是大規模募兵,二是改革國子監,三是大力發展實業,這三件事哪件都離不開江南官紳及百姓的鼎力支持。 尤其第三樣大力發展實業,沒有縉紳百姓參與是辦不到的。 如果借著弒君案大搞株連,甚至搞瓜蔓抄,痛快是痛快了,解恨也解恨了,但是也難免會使得朝堂以及民間人心浮動,到時候再募兵、改革國子監以及大力發展實業,困難就大得多,這對于大明來說并非好事。 天大地大,北伐大業最大。 現階段的重心就是北伐建奴! 然而朱慈炯卻還是一腦門問號。 朱慈炯道:“父皇,安定人心這個兒臣懂,可是讓別人相信父皇你能套出高弘圖他們四個的話卻又是怎么回事?” 崇禎笑道:“明晚你就知道了。” 朱慈炯便把目光轉向朱慈炤:“五弟你說。” “父皇,兒臣能說嗎?”朱慈炤問崇禎道。 “不能。”崇禎搖頭道,“有本事就自己想,沒本事就等到明天晚上謎底揭曉,至于現在就老實睡覺。” …… 時間很快來到第二天的傍晚。 整個南京城有頭有臉的官員以及縉紳都紛紛來到國子監的辟雍明堂,而那些士子則早已經將明堂外的廣場圍得水泄不通。 說水泄不通其實也不太正確。 因為出入辟雍明堂的四條通道都暢通無阻。 戌正時,天色已經完全黑透,高弘圖、袁彭年、劉正宗還有李景濂師生四人再次被帶到了明堂之外,仍舊限制在四個角。 等了沒多久,崇禎便也帶著內侍護衛進了明堂。 接下來的程序路昨天晚上沒什么差別,內侍搬來屏風將明堂中心圍成一圈,又在里邊點上蠟燭,然后明堂外的蠟燭便紛紛被吹滅。 只剩下屏風內的蠟燭還亮著,將崇禎、高弘圖還有崇禎身后侍立的內侍以及護衛的身影都清晰的投射在屏風之上。 燭光中,高弘圖向崇禎見禮:“臣高弘圖叩見圣上,圣上萬福金安。” “平身。”崇禎一肅手說道,“高閣老,今夜是最后一次問話了,錯過今日,弒君謀逆案也就揭過了,反正主犯杜宏域也已經自盡,參與弒君的賊人也盡皆被水師擊殺,該受懲罰的賊人已經受了應有的懲罰。” “而且,朕也相信袁彭年他是無辜的。” “至于高閣老你,那就更不可能參與弒君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 “圣上明見萬里。”高弘圖拱手作揖道,“老臣攜四位門生感謝圣上之信任,老臣等唯有兢兢業業,肝腦涂地。” 明堂外的袁彭年三人也跟著長揖到地。 接著,崇禎又簡單的問了高弘圖幾句。 高弘圖也是逐一作答,期間并沒有意外。 就在旁聽的官員縉紳士子以為今天又要到此為止時,崇禎忽然又說道:“高閣老,朕還有幾句肺臟之言要與你說。” 高弘圖拱手說道:“老臣洗耳恭聽。” 崇禎說道:“那日在玄武湖泛舟時,朕與高閣老你有過關于國策的爭論,這兩日朕又有了些新的想法,想要再度與你探討一二。” 高弘圖道:“圣上這是終于想明白了嗎?” “朕是這么想的。”崇禎不置可否的道,“以文制武有以文制武的好處,但是文武并重也有著文武并重的優點,朕以為兩者缺一不可。” 聽到這話,旁聽的文官縉紳士子便一下子豎起耳朵。 什么情況?不是說好了審案的嗎?怎么討論起國策? 且還是“以文制武”和“文武并重”這樣的重大國策! 這下不光是旁聽的官員縉紳士子一臉懵,便是袁彭年、劉正宗和李景濂也懵掉,朱由檢是在搞什么鬼?在這種時候跟恩師討論這個? 別說袁彭年他們仨,高弘圖也一樣有些懵。 因為那天在玄武湖中,崇禎確實與他說起過這個。 高弘圖甚至有些懷疑,崇禎該不會真不打算追究了吧? 當下高弘圖拱手說道:“兩者缺一不可么?老臣愿聞其詳。” “以文制武可以杜絕武臣篡權及藩鎮割據,但是也會導致中原王朝武力孱弱,對周邊蠻族失去震懾力,文武并重可使中原王朝對周邊蠻族保持震懾力,卻又避免不了武臣篡權以及藩鎮割據之禍,此二者各有缺點卻又各有長處。” “若是可以兼采其長,則可以揚長而避短。” “然而又該如何揚長避短呢?朕是這么想的。” “何不將文官武將體系分開,令兩者互不統屬。” 聽到這里,高弘圖竟然也聽進去,問道:“怎么個分開法?” 崇禎說道:“文官體系歸內閣總管,官員之選拔、考核、罷黜悉由內閣裁斷,各省各府各州縣之政令,也一律交由內閣來總理,皇帝不得加以干預。” “武將呢?武將考選不歸于兵部?”高弘圖竟然有些神往。 皇帝不得干預內閣的施政權,這不正是他們孜孜追求的內閣? “不歸兵部。”崇禎一擺手說道,“兵部只負責建,似徐州等遍布大明各省的鎮臺,交由兵部考核并校點,但是兵部沒有調兵之權。” “武將歸于皇帝統管,內閣不得過問。” “遇到有對外征戰時,皇帝從大明各省鎮臺調兵,交由武將統率,對外征戰。” “戰事結束之后,鎮兵歸于各省鎮臺,武將也會歸于朝廷,如此一來,武將便不能與鎮兵長時間相處,便可免于藩鎮割據之隱患。” 聽到這里,旁聽的官員縉紳士子已經是一片嘩然。 太意外了,太突然了,圣上冷不丁提出這個,真沒準備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