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可是你說他們是好官吧,也不對。 這三個還真算不上好官,不識時務就算了,而且罔顧國家利益。 在今天上午的內閣會議,史可法終于跟高弘圖他們三個吵起來。 史可法道:“非要現在進行廷推嗎?山陽雖然守住了,可徐州戰場大戰正酣,圣上和徐州城內的一百多萬軍民仍舊被團團包圍,我等身為大明朝廷的內閣輔臣,不想著如何調兵勤王救駕,卻急著要將跟隨圣上從北京潰圍的功臣趕出吏部,這不合適吧?” 高弘圖聞言蹙緊眉頭,有些不悅的說道:“首揆此話何意?什么叫趕出吏部?孟兆祥不是被貶,而是晉升大宗伯,話別說這么難聽。” 史可法自顧自的說道:“還有淮安府編練的二十萬鄉勇,雖然當初沒有明旨,但是圣上的意思你們也都是清楚的,何況編練鄉勇的銀子也是圣上自己設法籌集,戶部并沒有出過一分銀子一粒糧食,我們現在就剝奪閻應元等勤王士子的兵權,真的好嗎?” “此話不妥。”姜曰廣也被說得有些不悅,皺著眉頭說道,“在邊境州府編練鄉勇輔助守衛汛地,原本就是地方官員以及兵部的事權,反之由勤王士子編練并統率鄉勇才是事急從權之特例,所以現在所做的僅只是讓事權回歸,又何來剝奪一說?” 史可法怒道:“閻應元已經在山陽大捷中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你們真就非要把淮安府的鄉勇交給支廷諫等官員嗎?” 這下高弘圖更不樂意了,反駁道:“首揆此言差矣,就算是鄉勇的征調指揮大權歸了淮安府的地方官員,但是閻應元等勤王士子仍還在淮安府,建奴若是再次犯境,他們仍舊可以在守城戰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那你們就不打算勤王了,是吧?”史可法徹底怒了。 高弘圖卻也沒有絲毫退讓,說道:“沒有圣上的勤王詔,我等擅自發兵就是矯詔,首揆是想學曹孟德嗎?” “你?!”史可法啞口無言。 這時,唯一還沒說話的解學龍趕緊打圓場說:“不說了,不爭論這個了,廷推的時間就快要到了,我們差不多該過去了,別讓永王久等。” 史可法脾氣上來了,冷然道:“仆就不參加此次廷推了。” 高弘圖針鋒相對道:“也罷,既然首揆的身子不適,不參加就不參加罷。” 說完,高弘圖即拂袖離開了值房,姜曰廣緊接著離開,解學龍有心想要轉圜幾句,可嘴巴張了張,最終也是什么話都沒有說。 江南官場有些復雜,首揆只是一個虛名。 首揆如果不能代表江南官場利益,就不是首揆。 目送高弘圖三人消失在值房門外,史可法氣得真想當場給永王上一道折子乞骸骨,可是一想到徐州城及圣上正被建奴大軍團團包圍,大明朝正處在風雨飄搖的危局之中,便又硬生生忍下這股火氣,一切為了大明中興! 為了大明朝,沒有什么不能犧牲。 他史可法受點委屈又算得了什么? …… 南宮的廷推很快就結束,結果毫無懸念。 孟兆祥成功的由吏部左侍郎“晉升”禮部尚書,然而并沒有“加東閣大學士”,范中杰則是由淮安知府晉升吏部左侍郎。 此外,原禮部尚書王鐸致仕。 王鐸今年其實只有五十四歲,離致仕還早得很。 但是從今年年初開始,江南就出現了一股輿論,要清算曾經降順的南逃官員。 然后過了沒多久,這股輿論就開始在別有用心之人的帶動下偏離了斗爭方向,開始將矛頭對準北直、山西以及陜西官員。 清算的理由卻也是冠冕堂皇。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