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崇禎說道:“說回到這個玻璃,一面小小的西夷玻璃鏡賣多少錢?” 方以智道:“南京縉紳商賈家中多有西夷來的玻璃鏡,一面不到巴掌大的小鏡子就需足色銀十兩之多!” 崇禎說道:“所以,如果你將玻璃的詳細燒制法公布于專著之上,讓大明的商賈都通曉玻璃燒制之法,那么這玻離鏡子的價格自然而然就會下來,如此一來,玻璃鏡子就能以低廉的價格走進尋常百姓家,此豈非造福天下蒼生?” “這……”方以智再次目瞪口呆,內心卻似有一扇門正緩緩推開。 崇禎嘆道:“泱泱中華自古多奇士,各種奇思妙想可謂是層出不窮,木圣魯班曾以木料制成大型飛鳥,據傳可以載人飛上半空,神醫華佗可以給人做開顱手術,等等等等,然而這些偉大的發明創造最后都失傳了,為何?” 方以智下意識的也跟著問道:“為何?” 崇禎說道:“因為他們沒能留下足以讓后人復制的詳細的學術專著!就像你所寫的物理小識,后人看了之后只能知曉有這些事物,卻不知這些事物之構成原理,以及將他們制造出來的詳細方法,久而久之也就逐漸失傳了。” “明白了。”方以智似有明悟,“所以得讓著作能得其用。” “說對了,得其用,方能傳世。”崇禎欣然點頭,“孔子孟子朱子的文章為何流傳千年而不衰?就是因為得其用,士子得精通先賢文章然后方能中式,得士子用能流芳千古,得萬民所用更是足以流芳千古!” “圣上,臣明白了。”方以智肅然說道,“此次勤王事了,臣便返鄉,從此閉門謝客給物理小識補上詳細的介紹。” “錯了,你又錯了。”崇禎搖頭,“搞學術研究,最忌就是閉門造車,你得召集有志于此的同道中人,群策群力方可以成事,尤其是像燒制琉璃玻離、冶鐵炒鋼及澆鑄等法,非深入一線工坊實地測量不可得精準數字。” “噢對,圣上言之有理。”方以智恍然。 談話到這也就差不多了,崇禎自己是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點科技樹的,所以得找個人代替他做,而這個人就是方以智。 崇禎就提供一下大方向,具體研究就讓方以智帶人去搞。 未來或許還會有歐洲過來的科學家加入,就看卜彌加能忽悠來幾個。 不過這事也不急在一時,急了也沒有用,因為科學技術的進步跟工商業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工業革命之前幾千年,科學技術幾乎沒有實質性進步,但是在工業革命之后,科學技術卻迎來了跨越式的大發展,為何? 原因其實非常簡單,因為利益! 沒有利益作為驅動,光靠政令,是很難推動科技的進步。 所以在大明的工商業還沒繁榮起來之前,在商人們還沒有嘗到甜頭,還不愿意在科學技術進步上投入血本之前,點科技樹就是妄想。 崇禎現在就是做個鋪墊,讓方以智這個大明未來科學院長有個概念,同時也可以把一些基礎性的工作先做起來,儲備一批學術官員。 然后等工商業起來,一切就會水到渠成。 【跪求月票】 【求推薦票】 /129/129555/31248591.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