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大明兵工-《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第(1/3)頁
然而十分遺憾的是,崇禎關于近代火器方面的知識并不豐富,對于不少現代武器的構造以及工作原理倒是清楚,但這根本就沒什么用。
因為以這個時代的材料及工藝,根本就造不出來。
另外,崇禎對于明末時期的工科知識也極其匱乏,甚至連蒸汽機構造都不清楚,也就知道蒸汽機的工作原理,茶壺嘛。
當然也看過一些明穿小說,里邊也有寫工科知識。
比如怎么生產玻璃、化肥,還有水泥等等,但是看個小說,誰還會當知識點記?所以崇禎早就已經忘了個精光。
或許機緣巧合之下,靈光乍現才會想起某條知識。
但是現在讓崇禎想,真的就是想破頭也想不起來。
所以攀科技樹是不用想了,他甚至連燧發槍構造都不清楚。
不過也不是什么都沒記住,崇禎還是記住了三條很重要的時代趨勢。
其一:燧發槍相比火繩槍具有碾壓性的優勢,不僅啞火率變得更小,關鍵是由于發火技術的改進,使得火槍手可以從大間隔隊形進化為肩挨肩的密集步兵隊形,因而使得步兵的單位火力輸出密度得到極大提升。
【注:火繩槍時代的步兵間隔至少為0.96米。
燧發槍時代的步兵間隔則可以縮小至0.32米(側身)。
所以相同寬度的步兵橫隊,燧發槍的理論火力輸出密度是火繩槍的三倍,而實際的火力輸出密度還不只三倍,因為燧發槍的啞火率更低,裝填速度更快。
有了燧發槍加套筒刺刀,火槍手才真正的擺脫長矛手的保護。
裝備燧發槍的步兵擺成空心方陣,甚至可以與騎兵進行野戰。
也正是因為燧發槍的出現,使得騎兵由主戰兵種退化成為輔助兵種,像建奴白甲兵這種披三重甲胄的重裝步兵更是徹底的退出歷史舞臺,從此只出現在博物館,因為面對燧發槍的密集火力,重裝步兵在戰場之上已經是寸步難行】
其二:大明無論是火器制造還是火器運用都沒有標準化這個概念。
火器制造全憑工匠經驗,教徒弟也是照著自己總結的經驗教,教材或教學輔助工具這種東西是根本不存在的,使用火器也靠老兵傳幫帶,同樣沒有操作規范以及標準化教學這樣的事情,根本就不存在。
【注:明代沒有標準化,從《火攻契要》以及《軍器圖說》這兩本專門用來介紹火器的學術專著就能看得出,無論《火攻契要》還是《軍器圖說》都沒有詳細精準的參數,都只是籠統介紹,配圖也只是簡圖,大小不成比例更沒有參數】
其三,這個時代東西方的火器技術好像差距并不明顯。
確定這三點之后,接下來的工作重點也就呼之欲出了。
燧發槍這種東西,不是想造就能造得出來的,制造工藝不夠成熟,勉強造出來不僅價格死貴,而且性能不一定就強過火繩槍。
所以燧發槍可以試著研制,但是真沒有必要強行推廣。
火炮鑄造工藝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實現突破,從前膛炮進化到后膛炮,炮管從澆鑄進化到軋制,這都是不切實際的癡心妄想。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湾省|
阳朔县|
福鼎市|
岚皋县|
文昌市|
开远市|
镇平县|
修武县|
棋牌|
封开县|
屏南县|
株洲县|
行唐县|
秦安县|
利川市|
西盟|
沙雅县|
三明市|
阿坝县|
南京市|
普定县|
镇沅|
兰坪|
天柱县|
玉门市|
吉木乃县|
光泽县|
邵东县|
湘潭县|
新郑市|
永靖县|
界首市|
神农架林区|
安陆市|
海安县|
汝阳县|
古交市|
科尔|
揭东县|
鸡东县|
沁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