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兩人的主張大相徑庭?” 方文箴來了興趣,問道:“康兄能否仔細講講?” “這得從輸送漕糧說起。”康百萬道,“接到路部堂的書信之后,我以每石1.5兩銀子的價格往山陽輸送50萬石漕糧……” “每石1.5兩送到山陽?”方文箴愕然,“那你不得虧本?” “誰說不是呢。”康百萬擊節道,“還沒出揚州,就被屈尚忠這狗太監征收了每石3錢的稅銀,算上人工費、糧船的折舊費及糟米的倉儲錢,我連每石9錢的成本都拿不回,這次純屬就是為了還路部堂的人情。” 方文箴點頭道:“路部堂跟那些人不同,是個真正做事的。” “不光路部堂,還有揚州知府馬鳴騄、淮安知府范中杰也都是難得的好官。”康百萬輕哼一聲,接著說道,“東林黨雖然只手遮天,但是像路部堂那樣的官員仍有很多,正是因為有他們這樣的人在,大明朝才能夠走到今天。” 方文箴頷首道:“要不是有路部堂他們在,我們這些商賈只怕是早就讓那些人連皮帶骨頭吞掉,渣都不剩。” …… 此時在國子監的博士廳。 朱慈烺問崇禎:“所以,父皇專門邀請康紹敬等揚州商賈本月中旬前來南京,就是讓他們來競買北方罪紳的耕地,對嗎?” “對,也不對。”迪禎模棱兩可的回答道。 這下不光朱慈炯懵掉,朱慈烺也是聽糊涂。 崇禎笑著說道:“父皇召康百萬他們來南京,不是要找他們買田籌餉,但是如果他們也想要買田的話也行,就這么簡單。” “不找他們買?”朱慈炯道,“那父皇打算賣給誰呀?” 崇禎呵呵兩聲,反問兩個兒子:“烺兒、炯兒,你們是不是覺得天底下最富有的就是像康百萬這樣的鹽商?” 朱慈烺慌忙說:“父皇富有四海,天底下最富有的自然是父皇您。” “皇兄,得了,這種話就別說了。”朱慈炯沒好氣道,“父皇窮得都想把自個賣了,還富有四海,富有個屁。” 朱慈烺聞言便不由得蹙了下眉頭。 心說三弟跟那些夷丁相處久了也有不好之處,言語都變粗魯了。 崇禎聽了卻不以為忤,反以為喜,哈哈笑道:“炯兒你說得沒錯,父皇現在窮得都揭不開鍋了,只能帶著你們哥倆跑來國子監里蹭飯吃,哪有什么富有四海。” 說到這里一頓,崇禎一正臉色說:“言歸正傳,說大明最富有的是像康百萬那樣的鹽商并沒錯,這些鹽商個個都是家資百萬,個別鹽商沒準有上千萬的家資,因為有沈萬三的前車之鑒在,這些商人一個個最善于藏拙。” 朱慈烺點頭道:“兒臣也這么認為。” 崇禎又接著說:“但是這樣的富商又有幾個呢?” 朱慈烺想了想,說道:“像康百萬這樣的富商怕是不會超過十個,但是家資在百萬兩的富商應該不在少數,家資十萬兩的富商數量就更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