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01章 文官制衡-《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第(1/3)頁

    “文官制衡文官,行嗎?”朱慈烺有些懷疑。

    崇禎不答反問道:“烺兒,父皇問你,為何會有吏部天官不得入閣的成例?”

    “這個兒臣知道。”朱慈炯搶著答道,“因為吏部天官手握四品以下官員的銓選之權,一旦允許吏部天官入閣并且當了內閣首輔,那么便可利用銓選之權強行推行政柄,但凡政見不同者皆遭其打壓排擠,如此一來朝廷的官職公器就變成了內閣首輔的私相授受,等到內閣首輔的親信官員進為高階官員,朝廷就成一言堂,首輔也就成了權臣!”

    崇禎笑問朱慈烺:“烺兒,現在你明白問題的關鍵在哪里了嗎?”

    “兒臣明白了。”朱慈烺臉上涌起一抹潮紅色,壓抑著興奮說,“一個官員銓選之權,鎖住了內閣首輔成為權臣的通道,同樣的道理,只要秘書監的官員銓選權不落入吏部之手,那么秘書監出身的文官,就會成為獨立于現有文官群體之外的另外一個文官群體,而且這兩個文官群體天然是政敵,因為他們的事權有很大重疊!”

    朱慈烺毫無疑問已經摸到了一些治國理政的門徑。

    治國理政說難很難,說不難其實也不難,無非就是財權加上人事權,兵權則屬于另一個維度。

    只要抓住了財權以及人事權,那么一個皇帝再差也是差不到哪里去,至少不會被文官群體當成牌位給供奉起來,而且因為有己方的文官擋在前面去吸引對方文官的火力,所以也不用擔心會落水死或者被宮女勒死。

    崇禎笑了笑再問道:“那么現在父皇再問你,是利用太監制衡文官好呢,還是利用文官來制衡文官更好一些呢?”

    朱慈烺不假思索的道:“自然是文官制衡文官更好些。”

    朱慈烺無疑也是認同崇禎的,太監因為生理上的缺陷,往往會更加貪婪。

    “但是也有一個麻煩。”朱慈炯卻皺眉道,“秘書監的文官侵奪的是內廷十二監四司八局的職權,就難免出入后宮,所以也就難免會與后妃有接觸。”

    好家伙,朱慈炯是擔心秘書監的文官會給皇帝戴綠帽子。

    “此事簡單。”朱慈烺笑著道,“內廷事權歸新設秘書監,差使仍歸太監。”

    這也就是說,將內廷十二監四司八局的事權與太監進行剝離,取而代之的秘書監官員則在紫禁城外辦公,太監就只負責在秘書監與皇帝之間的通傳以及后宮的粗活,這就完美避免了秘書監文官與后妃接觸。

    更重要的是,太監從此與權力徹底拜拜。

    再一個就是,取代了太監的新文官群體,一樣會與舊文官群體格格不入,因為公權力具有天然的排他性,職權重疊必然會導致爭斗。

    職權重疊也必然會導致內耗,效率下降。

    但是崇禎有信心控制好節奏,剛開始時,秘書監肯定不能侵奪太多職權,也就是行使一下屯田、團練等軍事層面的職權,頂多再加上一個漕運,也就是有限度的侵奪一小部分兵部的事權,舊文官群體絕對不至于因為這個就跟他撕破臉。

    等到秘書監成了氣候,有能力與舊文官群體抗衡時,就更沒什么好擔心。

    屆時舊文官群體如果肯妥協,那就最好,不肯妥協,那就直接連根拔起,以新文官群體全面取代舊文官群體,對大明官場進行一波徹底的蕩滌。

    崇禎的這個設想還是不錯的,但仍然存在一個問題。

    如果這個問題不能得到解決,這一設想就只能是空想。

    朱慈烺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忽然說道:“還是有問題。”

    “還有什么問題?”朱慈炯不以為然道,“我就覺得挺好。”

    朱慈烺道:“父皇之所以另起爐灶設立秘書監,是因為現在的文官群體腐朽不堪用,是因為他們已經被官場陋習所腐化,只知道同流合污。”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周县| 凌源市| 天峨县| 珲春市| 闵行区| 怀安县| 延川县| 荥阳市| 巫山县| 双鸭山市| 黄骅市| 嘉鱼县| 湘西| 衡东县| 凤冈县| 龙南县| 开阳县| 天气| 姜堰市| 湖北省| 儋州市| 申扎县| 大港区| 湘乡市| 尤溪县| 平和县| 池州市| 太湖县| 同江市| 鄂伦春自治旗| 香港| 襄城县| 大新县| 盖州市| 石家庄市| 门头沟区| 延川县| 蓝山县| 甘孜县| 龙口市| 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