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劉宗周畢竟已經風燭殘年,一路上舟車勞頓,跟崇禎說了一會話就堅持不住,很快被崇禎派人送到城內驛館休息去了。 不過臨走前再三勸諫崇禎,趕緊回南京駐蹕。 還對崇禎提出了嚴肅批評,認為他身為皇帝,不應該跟黔首混跡于阡陌之間,這么做有失君王體統,更不合君臣綱常。 送走了劉宗周,朱慈烺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烺兒,你可是有什么話想要與父皇說?” “父皇,兒臣確實有一言不吐不快?!? “你說。” “兒臣也以為蕺山先生說的對,父皇應該保持君王威儀,不應該與黔首為伍,更不應該與邊鎮將士同吃同住并且一同操練?!? 朱慈烺說完,帳蓬內一下安靜下來。 站在周圍的幾個大太監瞬間警張起來。 自古以來,最難相處的就是皇帝與儲君。 以前太子年幼,所以萬歲爺對他只有寵愛。 可現在太子即將成年,已經有了自己的主張,并在無意之中向君權發起挑戰,這對他們這些內侍來說可麻煩得緊。 果然,萬歲爺開始趕人了。 “高伴伴、韓伴伴你們都出去?!? “王大伴,你守住帳門,任何人等不準接近十步之內?!? 將幾個大太監打發走人之后,崇禎才問朱慈烺三兄弟:“父皇今天考考你們,你們說大明為什么會淪落至今天這般境地?” 朱慈炤一臉茫然,顯然從未思考過這個問題。 朱慈烺則是一臉沉思之色,顯然還沒有想好,又或者有了新的發現。 只有朱慈炯十分篤定的說:“父皇,兒臣知道,我大明之所以變成今日之般,乃是因為文臣貪鄙成風,武將怯懦畏戰,再加天災連續不斷?!? 崇禎目光轉向朱慈烺,問:“烺兒,你的觀點呢?” 朱慈烺抬起頭看著崇禎說:“父皇,兒臣以為我大明最大的問題是國用不足,而開支日漸浩繁,不得以只能加征三餉,最終傷及了國家根本?!? “說對了?!背绲澬廊稽c頭,“我大明朝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財政問題,只要解決了財政問題,所有問題就都迎刃而解。” 頓了頓,又問道:“那么該怎么破解這一困局?” 朱慈烺不假思索的道:“無非就是開源節流二途,而開源便是加征賦稅,眼下我大明百姓之稅負已經極為繁重,不可再加征,所以只能節流。” 崇禎不置可否的道:“那你再說說,應該如何節流?” 朱慈烺想了一下說:“有一次侍經筵的時候,兒臣曾聽戶部官員講過,是年我大明的國用開支一共折銀1800余萬兩,其中募兵餉銀900余萬兩,官員俸祿400余萬兩,另有宗室開支500余萬兩,主要就是這三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