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吳端已經懶得表達詫異,“有什么發現?” 閆思弦下到宿舍樓一樓,卻沒有著急出來,而是查看起一樓宿舍所使用的門鎖。 這一層距離火場最遠,距離逃生的大門又最近,所以學生逃生時相對比較從容,不少宿舍都鎖了門。 跟閆思弦一起看了幾個門鎖,吳端便也有了發現。 “不一樣!學校統一配發的門鎖要比這把鎖頭大一圈。”吳端道,“這是學生私自買的!明天開始走訪排查,排查學校周圍5公里范圍內所有可能賣這種鎖具的店,包括開鎖攤、五金店、超市。” 說完,吳端思忖片刻,又道:“我不理解……說不通啊……” 他撓了撓頭,對閆思弦道:“你幫我分析分析。 首先說鎖門,兇手特意買了一把鎖,這行為我能理解,617宿舍的鎖頭肯定被收進屋里了,兇手又不不好用自己宿舍的鎖頭那樣稍微一查就會露餡所以她特意買了一把鎖。 可是這樣看來,整個縱火加鎖門的過程就是提前有預謀的。 那么問題來了,兇手是如何在兩名死者眼皮子底下縱火的?我想不明白,縱火是怎么做到的?” 閆思弦道:“這時候就該試試沙漏分析法了。” “沙漏分析法?” “沒聽說過?” 吳端搖頭,“沒,那是什么先進的理論嗎?” “不是,”閆思弦一笑,“我自己發明的,只不過那段時間沉迷于各種各樣的沙漏,就取了這么個名字。簡單來說,就是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根據作案手法進行的兇手心理分析。” 吳端最受不了這種理論的東西,聽到專有名詞就頭大,“說白了就是硬分析唄。” “呃……這么理解好像也沒錯,”閆思弦不再理會吳端的打岔,繼續道:“你提到了兇手的主觀故意性,那咱們就以它為切入點。 首先,把著火和鎖門這兩件事分開來看。 先說鎖門,你剛才已經提到,鎖門是故意的,對吧? 這點我認同,鎖門這種需要人主動操作的行為,必然是故意的,它不像著火。 著火有可能是有人故意縱火,還有可能就如火警給出的推論,是不小心失火。 那分開來看,先說故意縱火,如你所說,縱然兩名死者醉酒,但在她們眼皮子底下縱火這說不過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