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無限生產糧食的機械?”曾姓匠師有些摸不著頭腦,略作猶豫地反問道:“你的意思是耕地的工具?可以增加每畝田地的產量?” 雖然說開鑿鹽井時所用的圜刃套鉆,也算是峽江工坊主打的民間產品,但他怎么也沒想到,兩名看上去出身定然非凡的少女,居然會跟那些播種插秧、挑水澆地、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夫聯系在一起。 無論在哪一個王朝,哪一個時代,官員貴族和修行者們,都是高高在上的存在,跟普通的農夫之間有著難以想象的距離,很多時候只覺得后者是裝飾、襯托自己能力的綠葉,從來不會代入他們的處境。 以對方的年紀與修行天賦,不應該是專注于修煉之道,想要提升自己,與各地郡縣的年輕才俊互相爭斗,把同齡人都踩在腳下,一舉為天下知嗎? 有空研究幾下煉器之術也就罷了,怎么還跟耕田種地扯上關系了?看那毫無瑕疵的素白小手,相當雛嫩的年齡,她們或許連真正的農事都沒完整地見過幾次吧,又憑什么在這方面取得大的突破? “為什么產糧一定需要農田呢?你不是見過我不生火就做飯的手段嗎?還這么拘泥于過往的陳舊思維?” 看得出曾姓匠師的懷疑與輕視,且感應出了他內心的想法,趙青卻是微微一笑,并未解釋自己對農植的研究成果。 她只是伸手向上,五指朝天輕盈地撫動了幾下,好像在溪邊戲水弄波一般,又讓人莫名聯想到給溫順的牛羊梳理毛發的和諧場景。 眨眼間,四周的空氣仿佛受到了某種神秘的召喚,開始輕輕涌動,緩緩匯聚。忽然一陣風起,從四面八方呼嘯而來,旋轉著、交匯著,在空中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漩渦。 月光灑落,為這神奇的景象披上了一層銀白的光輝。趙青的掌心,此時仿佛成了連接天地的紐帶,延伸出億萬條微微發光的晶線,擴散到了方圓數百丈的范圍。 這些晶線在夜空中閃爍著皎白的光芒,不住閃爍,仿佛構成了一個巨大的漏斗形狀,將天地間的精華盡數吸納其中。 隨著風勢的加劇,整片天空開始浮現出朦朦朧朧的霧氣。這些霧氣逐漸變得濃郁起來,最終化作如絮的白雪,飄飄灑灑地落下。這些雪花在空中飛舞,又似漫天流蘇飛旋舞動,美得令人窒息。 與此同時,地面也開始發生變化。原本被壓實的平坦泥地倏地呈環形隆起,化作了一個徑達數丈的低矮缸盆。 這個缸盆表面上似玉瓷般光滑如鏡,將天空中卷吸著聚集成了大捧松軟塊狀的流蘇絮雪統一盛放在內,堆積成了一座小山,散發出淡淡的清香。 這些仿佛憑空出現、看上去宛如雪粉的東西,自然并非真正的飄霧下雪,而是趙青所言的糧食,更確切地說,是她運使玄功妙法,以周邊的水和二氧化碳為原料,合成出來的高純度淀粉。 所謂生產糧食,其實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等步驟,全然屬于化學反應的范疇,研究得多了,以多種真氣變化模擬其中的催化過程,再集成合而為一,那便是她創出的“水氣合化術”了。 在上一個世界,為了確保天下萬民永無饑荒之厄,趙青研發了好幾個關于食糧的秘法,比方說讓人修行后自帶光合作用的“煉霞補氣術”,讓人可以將草木纖維素分解為糖的“陰陽酵母磨”。 其中的“水氣合化術”,由于難度過高,基本上僅有她一人可以輕易施展,但考慮到以她當時的修為,供應大量糧食需要消耗極多時間的緣故,便暫且淪為了廢案。 直到趙青在符器上看出了用符文模擬出這個復雜法術、全自動產糧的可能性,才在此地再次展露。 “修為高深者,可以不食五谷,吸風飲露,完全以天地精氣維系生存所需。既然天地精氣可以提供人們所的營養和能量,那么以天地為耕田,以元氣為肥料,不也是一種生產糧食的方向嗎?” 指了指缸盆里已然生成的上萬斤淀粉,趙青淡淡開口:“通過這種方式,產糧的速度比尋常的耕田種地快了何止千百倍,以我一人之力,便可抵得上千萬農民同時耕作,足以供應大楚王朝將近三分之一的食物消耗。” 聽得此言,曾姓匠師不禁瞪大了眼睛,露出了難以置信和仿佛見到新天地的復雜神色,立即根據邊上缸盆的產糧速率,算起了大致的數目,然后驚異地發現,這個說法竟然沒有絲毫的夸張。 假使這些雪白的粉末真是糧食中的一種,那對方還真的有可能抵得上千萬名農夫的同時勞作,甚至還超出不少,不過算上持續時間和休息回氣的話,倒是差距不大。 千萬名農夫這個數字,是除去老人妻子幼兒的結果,如果按整個農民階層來算,起碼還要翻個倍,在數量上就更加恐怖。 “五谷本天子所賜,又經農夫辛勤播種,方能在秋天收獲糧食,令萬民飽腹充饑……豈會有這般取巧之法?” 懷疑這是一種幻術障眼法,很可能就是凍雪的粉末,曾姓匠師俯下身子,剛要伸手想抓一把淀粉嘗上一嘗,卻忽然想到這東西說不定有毒,連忙在嘴邊停了下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