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楊公卿原是隋末義軍首領之一,現早已接受招安,因在后續戰績中表現過人,被任命為統兵一千二百人的折沖都尉。 只見他相貌略顯蒼老,中等身材,臉上永遠掛著點溫和的笑意,手上拿著每三百人的校尉便可配給的望遠鏡,眺望著數十里外籠罩在沙塵之中、看上去一片白色的統萬故城,主動開口道: “統萬城位于朔方之北,黑水之南,乃數百年前西夏之主赫連勃勃驅役十萬民眾筑成。此人本來不是這個姓,好像是鐵弗什么的,但生性自高自大,以為‘帝王者,系天為子,是為徽赫,實與天連’,因而改姓赫連。” “當年赫連勃勃,來到無定河畔,曾高喊‘美哉斯阜’,就地建都,成大夏國。統萬正是‘統一天下,君臨萬邦’。都成后,一直是河曲高原的政軍要塞。” “現下此城雖已無建城時的盛況,城墻下半截多有被風沙掩埋,但其堅固之處,仍在草原上非常著名。相傳它建造的方法是以一種特別的泥土,摻和牛羊之血層層鋪筑,再堆柴燒烤。” “每筑好一層,赫連勃勃就命兵士以大鐵錐錐之,如錐入一寸,即殺筑墻者;如錐不入,改殺兵士。兩位可以想象,如此筑出來的堅城堡壘,是否其堅可以礪刀斧?” 聽到己方將要攻克的堅城竟有這樣血腥的筑城史,寇仲不禁倒吸了一口氣,但回想了他們被魯妙子叫去試驗新式武器的場景,很快又泰然自若起來,轉移話題道: “就算放到數百年前,當時堪稱堅不可摧的統萬城還不是被北魏大軍攻陷失守,更何況現下我軍的裝備武器日新月異,遠非舊朝可以企及?揮師拿下統萬,立下赫赫戰功,才是我寇仲人生的追求。” “話說回來,楊叔你年紀這么大,本該在家中享受清福,也是同樣前來建功立業的嗎?接下來的戰斗,需不需要我幫助看護一些?” 然而,看出楊公卿武功一般的寇仲卻見到對方搖了搖頭,給出了相反的解釋:“楊某自大業十年在hd起義,縱橫不倒,什么事情沒見過,卻從未想象得出如今新朝的盛況。” 掃視了一眼城墻下積極建設工事的兵卒,楊公卿微笑著開口道:“曾經我習讀經書,認為高門大族已腐朽入心,沒有資格為人民帶來幸福安穩的信念,且這個局面很難被打破。” “后來我集結兄弟起兵反抗,卻也并非是為了改變這不堪的世道,而只是出自我個人的意愿,想要擴大勢力,向那個殺害我全家的兇手報仇雪恨罷了……門閥中人作惡多端,也該付出他應有的代價。” 從楊公卿的神情中判斷對方應該大仇已報,寇仲心念微動,聯想到了出征前關中大片因勾結突厥人而被清洗的門閥子弟,以及曾稱霸關中一時的京兆聯、渭水盟這兩大幫會的徹底覆滅。 在此次“京兆大案”之中,縱然四閥中排行靠前的李閥李淵,都沒有能力保得住他跟魔門、突厥人不干不凈的大兒子李建成,順帶得查出消滅了另一處位于蜀地的大商會、實則是魔門天蓮宗宗主的安隆。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在經過幾輪復審之后,李建成等人應該已落得了被處斬的結局,讓“復仇”成功的楊公卿愿意為趙青奔走效死。 而據寇仲所知,像楊公卿這樣主張推翻門閥的參軍者,在遠征軍中絕不在少數,若是此戰立下了驚人的功績,將會讓門閥制度進一步邁入瓦解崩潰的邊緣,摧毀原先的舊時代。 似乎是回憶起了遇難的家人,楊公卿不禁陷入了難言的沉默,跟抽空練功修行的寇仲在城頭守了兩個時辰,緊接著得到主帥即將派出一支奇兵趁夜偷襲試探的命令,并果斷地報名參與此役。 …… 一片無涯無際的寂靜,籠罩著黃昏下的大草原,快沒入地平下的太陽,在被大地吞沒前吐出霞彩,染紅西方天際。 統萬城屹立前方,城外散布各式營帳。這白色的城壘由東城、西城和外廓城組成,城的四角均有突出的方形墩臺,雄據城墻上,平添不少氣勢。 眾所周知,突厥人善攻不善守,尤其是防守這樣一座大草原上不曾有的堅城,雖得到了趙德言、石之軒等擅長中原戰術者的助力,但仍更愿意采用營帳結寨的方式。 除了統萬城這個重要據點,以及城邊的十幾座原有的附屬堡壘,突厥狼軍大致分兩處立寨扎營,以無定河區為主,另一條海流兔河的上游為副。 無定河主寨夾河而設,北岸營寨占地比南岸營寨大上十倍,南岸營寨規模較小,只得五百多個營帳,以壕坑木柵為外重保護,設十二座箭樓,可容五千人。 如果只有此寨,遠征軍一攻即破,可是有對岸大寨呼應,卻是另一回事。 北岸大寨,延綿十數里,東壓雞鹿塞,南指無定堡,合乎安營立寨備火警、止擾害、惜水草、申夜號、設燈火等諸般規條,成為侵略大軍的宿營地和指揮部,扼守的是無定河區中游的戰略要地。 靠著大量箭樓、戰壕、陷坑的防護,兩邊均有足夠自固和扼敵的功能,讓突厥狼軍列陣作戰時有所倚托和保障,深合“行必為戰備,止必堅營壘”的兵家旨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