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聽上去似乎可笑之極,但這正是高等文明能以精神統御物質的強大根基所在……” “根據戰神殿中遺留下來的信息,在另一個同樣存在著人類的宇宙,宇宙的生物依其吸取和運用能量的方式劃分為九等。原始人類以肉體吸取能量,屬于最低等級的生物。” “他們本有機會進化至更高的等級,可惜他們走上了物質文明的不歸路,導致離開銀河系時遇上更高級別的敵人,根本是不堪一擊。” 天魔蒼璩感嘆,當年他在進入戰神殿,得知奎星人近萬年來興起了到銀河系探險、順便覆滅當地文明的運動,居然是如此出人意料的原因,著實為此震驚了一段時間,知曉了人類在星空之中的渺小。 之所以只是探險,而非正式發動大規模的軍隊入侵,則是源于幾位老牌大先知的反對,占卜預測出此舉可能會導致不利的結果,限制住了奎星人橫掃星河的強大武力,只有少量更相信先前那位先知的鐵粉,才會在該先知勢力的潛在支持下冒險偷渡出境,以探險之名展開對弱小文明的侵略。 不信任地位等同于最高元首的大先知,卻更愿意相信某位普通先知的預測結果,違背奎星人的文化習俗,這自然是有著另外的原因,那便是潛在利益的驅使。 早在奎星人剛邁入星際文明之時,先知們就測算出奎宿星云雖比銀河系規模更大,但靈氣濃度僅為后者的三分之一左右,在靈氣活性上則高出了兩三成,可惜目前正呈現出逐漸下降的趨勢。 總體上來看,奎宿星云的活躍度正在越來越低,雖然在核心區域仍保持著濃度活性均超過銀心的靈氣,但早在數億年前就進入了難以逆轉的靈氣衰退階段,或許及時吞并幾個靈氣充沛的矮星系方可挽回。 顯而易見,為了獲取更多的靈氣資源,文明科技水平已陷入了長時間停滯的奎星人,理論上應該悍然入侵其他星系,從而變得更加繁榮昌盛,讓許多人得到階級的提升。 事實上,雖然不準備冒險進軍銀河系,但奎星人的大先知并未在本星系群的另一個靈氣濃度略遜銀河系的婁宿星云處(三角座星系)占卜到潛在的危機,因此,最近幾萬年正在派出頂尖戰力對其展開大規模的清掃,對銀河系方向上的封鎖明顯減弱。 不指望能夠跟先知階層競爭婁宿星云的開發,大多數困守于中等階層的奎星人,更愿意到比它體量大上十倍不止的銀河系爭搶地盤,認為這里有著更多的機會。 在重大的利益面前,盡管有多位大先知一再的警告和他們發布的大量星際禁令,但闖入銀河系進行探險,乃至于殖民擴張,已經成為了很多新時代奎星人的夢想所在; 最終,因某位先知的預言而成為了大規模的思潮,真正涌現出了大量為此付出行動的民間探險組織,并得到了該先知麾下一位激進小先知的助力。 在發覺一支不起眼的探險飛船于地球失聯后,該探險船所屬的探險組織占卜水平一般,本身并不怎么上心,只懷疑是出了故障或者黑吃黑,按例上報給了上級的小先知,卻得到了對方的高度重視; 經過數位小先知的聯合占卜復查,他們提高了對地球文明的潛力評級,讓該組織派出駐扎在星云邊緣某顆脈動變星附近的主力艦隊前去探測地球的詳細情報,而非讓并不比先前那艘探險船先進的普通偷渡客送上門來。 或許這一支主力艦隊的實力尚不及一位小先知所掌握勢力總和的千分之一,但比起為了便于偷渡而卸下高危武器的普通探險飛船,無論是其人員的數量、最強個體修為,還是戰艦的火力,都有著極其巨大的差距,足以讓地球文明毫無反抗之力。 唯一算得上幾分優勢的,也只有經戰神殿傳下的先進修行體系,在很多方面絲毫不遜色于奎星文明的精神意念修練,只是沒有相關科技輔助的便利罷了。 尤其是《戰神圖錄》這篇由外宇宙大能創出的無上神功,分為星塵、星云、星變、星海四大修行階段,只需修完星塵篇便可以嘗試破碎虛空進入到超脫于普通宇宙空間的亞空間,開始修行更高級的星云篇。 除了幾個勉強破碎飛升、資質較低的修者之外,地球古往今來的高階修士,目前均處于星云篇的修行階段,其中像廣成子、軒轅黃帝等最頂尖的天才,各自在《戰神圖錄》的基礎上另有創舉,已然達到了該階段的巔峰。 而“星云”之上的“星變”,跟先前多次提到的脈動變星,頗有些關聯之處,講究的是將意識化作一片廣闊的星云,包裹著巨量天地元氣將其塑成一顆周期脈動的變星。 …… 所謂脈動變星,即因半電離帶導致包層不透明度變化,造成恒星內部周期性膨脹和收縮,亮度也隨之發生變化的恒星,其在脹縮之間的半徑變化,可達到上千萬里之巨。 若將脈動變星視作一個龐大的修行者,它長達數天的一次“吐納”,可以吞吐高達上千億倍地球體積的天地元氣,形成了天然的超巨型元氣反應爐,釋放出幾近無可計量的磅礴能量,在元氣輻射的視角上顯得明亮到了極點,堪稱星河級別的“燈塔”。 在銀河系境內,已知的脈動變星大約在十萬顆左右,每一顆都在戰神殿的星圖上得到了標注,其中與地球距離最近的北極星“勾陳一”和另一顆“造父一”,單顆恒星對靈氣的影響范圍可達上百光年,足以讓相鄰的恒星系靈氣濃度得到顯著的提高。 在星河意義上,脈動變星對靈氣環境的作用雖比超大質量黑洞差上了數個量級,但依舊有著非同一般的作用,比起因體積過小對靈氣影響有限的中子星、小質量黑洞要強得多。 根據測算,約在一千四百多年后,太陽系因距離與北極星越來接近,進入到北極星周邊擴散的高濃度靈氣帶,環境將會更加適宜修行,相當于出現了“靈氣復蘇”,同等條件下武學招式的威力甚至可以翻上數倍。 通常而言,一般恒星單位體積釋放能量還不如低等生物的效率,高等文明是不怎么看得上眼的,但對于數量稀少且與靈氣充分反應的脈動變星,則會將會改造成超光速引擎燃料的生產基地,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而超光速引擎之所以能夠超過光速,靠著正是壓縮純化巨量相斥屬性的天地元氣,使其集中于一點強行撕裂虛空,打開進入亞空間的通道,在原理上與破碎虛空大致相同。 簡單的來說,因為脈動變星與天地元氣相適應的特殊構造,它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等同于量產破碎飛升者的神器。 因此,盡管“星變”期所塑造的變星體量肯定不會像真正的脈動變星那般巨大,但只要能從“星云”期更進一步,邁入“星變”的關鍵層次,那將是一個真正全新的天地,直追奎星文明的“小先知”甚至“先知”級別,從而具備個體抗衡強大艦隊的戰力。 在確認未來之敵的驚人實力后,雖然有相當一部分飛升者不愿作無謂的犧牲,只想早點逃到虛空深處遠離危險,從而保留文明的火種,但以廣成子為代表的幾位先賢卻仍然決定支持抵抗的戰略; 根據戰神殿監測出來的艦隊航行速度,探險組織的主力維持著大約八百倍光速的直線行駛,將在一千五百年后到來,如此漫長的時間,他們未必沒有突破到更高境界的機會。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