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3 有恥且格-《劉備的日常》
第(1/3)頁
或有人問。
薊王與二宮太皇,及舞陽君之事,為何只做“負俗之譏”。
所謂“負俗之譏”,乃指“因不諧于流俗而受譏議”。故又稱,“負俗之累”。
今漢袁康《越絕書·越絕外傳記范伯》:“有高世之材,必有負俗之累。”《漢書·武帝紀》亦有:“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
只因,薊王房中之私,不涉家國天下,無損國祚社稷。何況,增成公審,中丞賈詡,對薄公堂。背后主謀,乃暗掌蟾宮之黃門內宦。所求無非梁冀金山。
薊王身中奇毒,昏睡不醒。遂為黃門內宦所乘。是故,“不知者不罪”。
然,“明知故犯”,“罪加一等”。
是故,關東群臣皆以為。薊王宜審時度勢,當早做切割。《韓非子·有度》:“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遂有:“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毋需動用私刑。只需將二宮太皇,繩之以法。薊王足可保全名譽。此,亦是法家之精要。
然須知。我大漢,獨尊儒術。
《論語·為政》:“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孔夫子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百姓只求免于罪罰,卻無廉恥之心(只要不違法就可以了);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百姓有知恥之心,且能自我檢點而歸于正道(心存道義)。
故于漢人而言,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方是治世之道。
《易·系辭傳》:“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正人曰義。”
《易·系辭上》:“成性存存,道義之門。”《史記·太史公自序》:“是故,《禮》以節(jié)人,《樂》以發(fā)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義。”
一言蔽之,春秋決獄。
薊王縱無辜,然事已至此。二宮太皇并舞陽君,舍身為藥,存續(xù)性命。更有董太皇,因而受孕,十月懷胎,一朝分娩。薊王豈能殺其母,而立其子。
即便,曹節(jié)坐實背后主謀。然早已撒手人寰。人死為大。縱夷三族之重罪,亦無可復加。于是,一眾幫兇從犯,涉事人等,皆罪加一等:董太皇飲藥死;畢嵐、曹沖、宋奇等,下獄死;竇太皇、安貴妃、甯貴妃、宋貴妃等,貶為庶人,徙比景。“徒者奴也,蓋奴辱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房山区|
上犹县|
剑阁县|
迁安市|
吴堡县|
鄂托克旗|
五峰|
九江县|
晋城|
禹州市|
寿阳县|
临清市|
阳新县|
阳江市|
井陉县|
新丰县|
金塔县|
肥东县|
金坛市|
松阳县|
安阳市|
铜鼓县|
庆元县|
孙吴县|
扶余县|
邹平县|
屏南县|
英吉沙县|
巴林左旗|
白玉县|
广昌县|
东乌珠穆沁旗|
将乐县|
岢岚县|
临夏市|
丹江口市|
驻马店市|
阿拉善右旗|
阿克苏市|
南丹县|
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