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7 漢室除穢-《劉備的日常》
第(2/3)頁
難得與陳登同行。彌合徐州之契機。
伏波將軍長史,兼領廣陵功曹陳矯,亦陪坐側席。
陳矯本姓劉,后過繼舅氏而改姓陳,又與本族人(劉氏)結姻。故為郡人詬病。常“負俗之譏”。其人,“剛斷骨鯁”,“明略過人”。自出仕伏波將軍,陳矯身兼郡政、府事,井井有條,未曾有失。深受陳登所信。
廣陵射陂,圩田大成。海陵倉,糧秣山積。茱萸灣,扼中瀆水道。匡琦城,立伏波大營。陳元龍,使人善有,吏民歸心。一己之力,獨守徐州北境。屢敗淮南袁公路,頗有威名。與軍師中郎將陳宮,并稱二陳。若能為呂布所用,足可全護州境。
“甄都之變,元龍,以為如何。”陳公臺,舉杯笑問。
“曹孟德,無端遇刺,長子被害。斷難與董氏茍且。天子雖是王美人子,卻素與二董親近。且自太師殉身,王黨離散。上公之爭,曹黨全勝。故天子欲假‘外戚制曹’。安集將軍董承,陰結誅曹之盟,亦在情理之中。”陳元龍,答曰。
“曹孟德,意欲何為?”陳公臺,追問。
“廢董并史,麟子即位。”陳元龍,一語中的。
“哦?”陳公臺,暗自心驚。
須知,陳公臺設『因利乘便·從壁上觀』奇謀。欲使曹孟德,廢董立史。不料,陳元龍卻言,麟子即位。莫非,曹孟德已窺破此計。
見陳公臺,沉思無語。陳元龍,心中慨嘆。趨利避害,人之常情。尤其亂世梟雄,曹孟德。薊王三興在即。乃天下大勢所趨。叔侄三人,雖茍延殘喘,亦難免日薄西山。更何況,與關東士族出身,陳公臺、張孟卓,迥異。曹孟德,乃出宦官之家,本是黃門之列。黃門宦官,悠悠四百年,傍樹而生。與漢同休。只需出身漢室,扶立何人為帝,并無不同。只需能最大得利。
麟子阿斗,種出薊王,幾成定論。薊王,身體力行,不欲稱帝。如此,立薊王麟子為帝,豈非面面俱到,二全齊美之舉。如此,大漢帝位,兵不血刃,順理成章,落入薊王家。
麟子阿斗,再出天子詔命。尊其父為太上皇。祖母為太皇太后。另立門戶,炎漢三興。
何況,曹孟德與薊王,刎頸之交。將麟子托付好友,薊王亦足可心安。
更有甚者。唯有立麟子阿斗,曹孟德方能與國師張魯,并驃騎大將軍張濟為首,漢中吏民,握手言和。
“元龍,所言是也。”陳公臺一聲長嘆。如陳元龍所言,“廢董并史,麟子即位”。于曹孟德而言,才是最大得利。
陳元龍言道:“麟子即位,河北、關東、漢中,先成一體。便有二袁相助,江東合肥侯,亦難久存。三興可期。”
群雄自當俯首帖耳,北面稱臣。如徐州牧兼鎮東將軍呂布,青州牧兼鎮北將軍孫堅,荊州牧兼鎮南將軍劉表,必與曹孟德合兵一處。與二袁對壘長江。待功成名就,當入朝為官。薊王以太上之尊,稱制監國。行杯酒釋兵權。盡收天下雄兵。鑄劍為犁,再興漢室。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家渠市|
沂水县|
镇康县|
鹿邑县|
乌兰察布市|
汝城县|
阳山县|
卢氏县|
汤原县|
比如县|
安溪县|
嘉兴市|
大邑县|
吉林市|
汝州市|
广元市|
竹北市|
泸溪县|
普定县|
远安县|
象州县|
平昌县|
西昌市|
门源|
肇东市|
铜山县|
饶阳县|
景宁|
崇信县|
龙江县|
清水河县|
安远县|
淮南市|
北票市|
榕江县|
淳化县|
宽甸|
临西县|
策勒县|
昌乐县|
唐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