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 君臣離間-《劉備的日常》
第(1/3)頁
“陛下,何不遣使……薊國。”生死攸關。車騎大將軍董重,亦舍顏面。
董侯亦有此想,卻不知該如何啟齒:“當做何為。”
“敕令薊王,傳書太皇。”董重久居高位,確有急智。
“可。”事已至此,多說無益。先保命要緊。畢竟,天子尚未元服。曹孟德,縱一時得勢,然必死于前。彼時,再做計較,不遲。
事不宜遲。天子遂親筆詔書,敕令薊王說和;又寫家書,向太皇求救。
命黃門令左豐,十萬火急,車駕出宮。經十八里浦,渡河順下。過南皮入漳,穿千里薊國渠,泊入臨鄉北港。一路通暢。
甄都,司空府。
司空司直程昱,將偏將軍王服、奉車都尉吳碩、侍中種輯,并太醫令張奉,滿門家小,悉拿歸案。入府通稟。
此時,御史中丞荀彧亦在。曹孟德,已將安集將軍董承,與一眾同謀,所立《誅曹盟書》,先行示之。
盟書,又稱載書。《周禮·司盟》曰:“司盟,掌盟載之法。”注曰:“載,盟辭也。盟者,書其辭于策,殺牲取血,坎(坑)其牲,加書于上而埋之,謂之載書。”
上古時,盟書分,“宗盟”、“委質”、“納室”、“詛咒”、“卜筮”等。宗盟、委質、納室。文辭乃為殺牲血書,詛咒、卜筮用墨書就。
時下,好比“中販共侍約”。訂立券書,已司空見慣。諸侯盟書,漸變為百姓券書。
然,不可否認。盟約效力,高于劵書。
換言之。安集將軍董承,與一眾同黨。人贓并獲,死罪難逃。
便是荀彧,亦無言以對。千算萬算,始料不及。區區酒囊飯袋,膽敢密謀造反。無怪曹孟德,怒極反笑。
如王服、吳碩、種輯,三人死不足惜。然一頭一尾,董承、張奉,如何定罪,則需謹慎。
曹孟德出身宦官之家。宦海沉浮,浸淫官場。孰輕孰重,焉能不知。
然為家門存亡計,亦不可不察:“依文若之見。天子知否?”
曹孟德此問,干系重大。看似詢問荀彧,董承行刺,天子可曾先知。實則乃問荀彧,天子可是主謀。種種跡象表明。此乃董氏外戚,繼王黨潰散之后,欲暗中奪權。首當其沖,刺殺曹黨之首,司空曹孟德。
“卑下,未可知也。”曹操素多疑。既有此問,必生此疑。荀彧,毋論如何作答。皆難消曹孟德心中狐疑。故言不知。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军事|
东莞市|
太仆寺旗|
峨山|
保山市|
建瓯市|
安康市|
瑞安市|
永平县|
环江|
商河县|
墨竹工卡县|
长沙县|
昌都县|
繁峙县|
界首市|
修武县|
乌兰浩特市|
清新县|
怀远县|
桃江县|
孝昌县|
义马市|
宜城市|
武宁县|
龙岩市|
湖南省|
巴彦淖尔市|
逊克县|
海淀区|
迭部县|
黔东|
博爱县|
准格尔旗|
嘉义市|
连平县|
永嘉县|
香港|
荣成市|
佳木斯市|
神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