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政績大考-《劉備的日常》
第(1/3)頁
大漠南北,皆歸漢治。
其中漠南,以大遼水為界,西為高車十二侯國,東為沃沮、挹婁、夫余故地。由大遼水航道,與薊國互通有無。如前所言,漠北諸水,多北流入北海,出北海,續北流至北冰海。
將作寺來報,漠北,唯有完水,東入海。
完水,便是后世黑龍江。古稱,羽水、黑水等,不一而足。
《魏書·烏洛侯傳》:“其國西北有完水,東北流合于難水(松花江)。其地小水皆注于難,東入于海。”
完水海口,半載通航,可建新港。薊王取名:完口津(廟街)。與之隔海相望,東瀛列島之北大島(北海道),將作寺亦擇址(石狩灣),興建新港(小樽)。周遭島夷,非與倭人同種。后世稱“阿伊努”或“烏塔里”人。亦稱“蝦夷”。
后世,日本東北部地名,許多來源于阿伊努語。如:“札幌”原意為“大河谷”;“小樽”原意為“砂川”;“名寄”原意為“烏鴉出沒的城市”等。
先立港,再拓土。乃薊王一貫行事。自采冰興起,大凌港已取代北烏稽港,為半島珠串之首珠。待完口津筑成,又可上溯為珠串之首。如此不斷北進開拓,終可全據鮮卑利亞。
薊王號東王父。五帝之子,皆出薊王家。若嫡長子承玄帝之位,漠北當為其所有。北進、西拓,乃是必然。至于定都何處,此時言之尚早。然既為人父,自當為子先行。
俗謂,“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先前,眾人皆不知薊王苦心。言,漠北苦寒之地,何以封嫡長子。待居延外道,游商漸多。漠北都護府,持續探索。眾人方知,居延外道之外,漠北之北。地域廣大,可通海西大秦。多產大木、石炭、金、銀、銅、鐵,不一而足。亦有廣袤黑土,可辟為良田。且沿途部落,多為化外野民。文明程度,比匈奴鮮卑,尚且不如。只需稍加馴化,便可收歸己用。且嫡長子。已有薊國傍身。再拓土漠北,亦是事半功倍。若東自鮮卑利亞,西及海西。廣袤萬里之地,足可分封子孫。即便百子千孫,亦不為慮也。
大漢帝位,何人繼承。待三興之后,薊王再集思廣益,詳加決斷,不遲。
翌日。薊王早起,入瑞麟閣理政。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苗栗县|
牟定县|
邵东县|
辰溪县|
苍南县|
桓台县|
石泉县|
堆龙德庆县|
银川市|
若羌县|
安陆市|
甘孜|
阜新市|
嘉定区|
澎湖县|
客服|
桃源县|
黄浦区|
博湖县|
洞头县|
绵竹市|
元氏县|
晋宁县|
凤城市|
宜君县|
卢湾区|
灵台县|
抚顺市|
门源|
平湖市|
于都县|
大竹县|
海原县|
乌海市|
东丰县|
诏安县|
玛纳斯县|
方山县|
沛县|
鹤庆县|
灵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