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 篳路襤褸-《劉備的日常》
第(1/3)頁
薊北王陵。
乃效仿洛陽北邙。薊王命大通守顧雍,修造薊北王城時,于燕山余脈,擇址興建。
如前所言,時南陽大水,薊王萬舟并發,接回百萬百姓。有南陽大族,欲遷家冢,葬于田埂。唯恐死人爭地,薊王遂命各城,修筑陵山,統一安葬。為王守陵,遂成薊人葬制。
前有陳國相駱俊,王太師等。漢室忠良,皆歸葬薊北王陵。薊王千里國土,一日往返。歸葬薊北,亦便于祭奠。
王陵群山環抱。
比起先前,陵山初創,墳塋稀少。隨五百城港,多有薊人歸葬。今已頗具規模。列候冢、士大夫冢、爵民冢、各據山頭。正應那句,“青山處處埋忠骨”。
今有長涂二龍,棺槨亦至山下。
家小、舊友,扶棺上山。陵山長令,已恭候多時。
此處薊人稱北山。因位于城北。后世城郭東移,改稱西山。風景秀麗,鳥語花香。顧元嘆上表,劃歸王家苑囿。除北陵山,另辟宮殿、精舍、樓閣、臺觀,不一而足。遍植四時不謝之花,八節長青之樹,亦豢養飛禽走獸,充作田獵之用。
薊王屢次南下,番邦所贈,四海奇珍,亦圈養其中。效仿后世動物園,薊王命大通守顧雍,于谷中造“搜奇館”。遂成薊北奇觀,供薊人四時游樂。
清明時節,歡聲笑語,充斥山谷。國中大儒,求問儒宗:王上此舉,可有不妥?
儒宗笑問:不記中山靖王乎?
大儒這便了然。薊王祖上中山靖王,大智如愚,享樂之君。無酒肉不歡。一生誕下百二十子。偌大封國,支離破碎,亦不足分。傳至薊王,起于微末,三興在望。“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想我高祖,改活人殉葬,為活人守陵。漢家五陵少年,哪個不,胴臂雕青,走犬飛鷹。
奮三尺劍,立四百年江山。
三五知己圍爐坐,一壺濁酒慰平生。死而無憾,含笑九泉。
某去也,兒孫不必哭啼。
二龍叔父,薊國少師劉寵,亦趕來祭拜。
劉岱,劉繇,滿門家小,痛哭流涕。劉少師,舔犢情深,亦老淚縱橫。身逢亂世,國仇家恨,何其多。長涂二龍,為陳公臺所用,自領主謀,圍攻壽春。先前,占盡優勢。若當真不避火石。將袁公路,砸死闕樓。驚淮南已下。袁紹大軍入寇荊南。急切間,又如何能班師報仇。且荊州水軍,焚船障道。翥鳳上下,人員齊整。且各式機關兵器齊備,未必沒有,一戰之力。奈何,見事不可為,遂投子認輸。本以為,群雄之間,不相加害,乃默契使然。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江|
邵阳市|
右玉县|
南城县|
婺源县|
林口县|
顺平县|
桃园县|
扎囊县|
明水县|
江孜县|
新巴尔虎右旗|
衢州市|
桦南县|
阳朔县|
新绛县|
聂拉木县|
舞钢市|
育儿|
孝感市|
昌黎县|
烟台市|
五家渠市|
永定县|
定日县|
洛浦县|
本溪市|
珲春市|
深圳市|
米易县|
昌乐县|
梁平县|
基隆市|
邮箱|
礼泉县|
石景山区|
西城区|
玉树县|
维西|
河间市|
大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