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殺一利百-《劉備的日?!?/h1>
第(1/3)頁
謂“良臣擇主”。先不論二袁優劣。袁術攜眾渡江,竊據江淮。欲憑一己之力,為江東藩屏。天下皆知。淮南乃四戰之地,非安身立命之所。
“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墻之下”。亂世之中,我輩豈不知命乎?
故袁氏門生故吏,多投袁紹。不投袁術。此消彼長,袁氏家門,亦紛紛渡江。追隨袁紹,鞍前馬后。謂“眾星拱月”、“眾人拾柴”,莫過如此。坐享家門大利,卻稱“名門孤嗣”。袁術焉能不怒。
平心而論。無論漢中、江東,政教一體。關東曹孟德,唯才是舉。歸根結底,皆為快速積勢。
譬如薊王種田二十載。少復祖爵,并縣為國,仍多行和親。亦為快速積勢。畢竟王爵妻妾,不過四十。遠非名門士大夫可比。
一言蔽之。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及天下。曹孟德,宦官之后,朝野廣有,黃門黨羽。薊王劉備,起于微末,一己之力,朝野無人,唯行和親,可得外援。
三人,皆將自身優勢,發揮極致。
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袁紹初期勢大。曹操中局居上。劉備厚積薄發。尤其觸及,身位天花板:非劉不王。袁紹、曹操,雖權傾天下,亦不敢輕身涉險。然薊王劉備,卻無往不利。治下不過六縣,便可封王。
再細思。袁本初與曹孟德,所求亦不盡相同。
先前。二袁齊攻江夏不勝。除禰衡告密。亦因袁紹多有保留。麾下群雄,牧守四方。更加糧草調動不及,故未曾集結大軍。
今知四家,共擊淮南。袁紹提前預備,欲一戰而取荊南,割據長江沿線。
漢中。南鄭,離宮。
悉知甄都密報,史侯專開朝議。
謂“君師合一,政教一體”。國師張魯,驃騎大將軍張濟,并四征將軍李傕、郭汜、樊稠、楊定,及尚書令閻圃,漢中重臣,悉數在列。
先前,為共抗江東。二侯結為兄弟之盟。相約共分官職。漢中得四征,關東得四鎮。漢中有國師,故不設三公。尚書令,必不可省,故分左右。史侯為兄,且居西。故稱“右”。如閻圃,便是右尚書令。
“長涂二龍,遣使甄都。求四鎮將軍高位,又欲借道擊術。國師以為如何?”史侯居高下問。
“臣,竊以為。長涂二龍,難求一勝?!睆堲斦Z出驚人。
“何以知之。”史侯追問。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州县|
汝州市|
大理市|
嘉定区|
泗阳县|
天柱县|
凭祥市|
鲁山县|
剑川县|
长子县|
山阳县|
冷水江市|
右玉县|
梁山县|
灵山县|
吴忠市|
六安市|
边坝县|
平南县|
元阳县|
城步|
保康县|
安仁县|
剑河县|
玉田县|
伊春市|
朝阳市|
肇庆市|
义马市|
泰来县|
垣曲县|
肥乡县|
永昌县|
焉耆|
大足县|
米易县|
安福县|
勃利县|
沙湾县|
丹棱县|
淮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