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1.17 庶眾之議-《劉備的日常》


    第(2/3)頁

    若非子嗣皆年幼。二家似更有意,再結姻親之屬。此,皆是后話不提。

    諺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又說,“吃一塹,長一智”。二百萬斛米,卻換來竹籃打水一場空。袁術焉不慎重。與其再被,奸計所詐,“賠了夫人又折兵”。不若,“一不做,二不休”。于是痛定思痛。袁術不惜舍家門盛名,與呂布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而幸分一杯羹。”

    于雙方而言,皆利大于弊。

    四家攻袁在即。若呂布陽奉陰違,虛張聲勢,出工不出力。余下三家,皆不足為懼。更何況,還有袁紹,蟄伏江東。劉表如何敢冒進。

    薊北王城。

    王城南北九里,東西七里,開十門。形制為七九城,足有六十三衢。

    先前,薊王命大通守顧雍,重筑薊丘寧臺,并入王城。后居中為界,分南北二宮。北宮寢居,南宮治政。并改磿室北宮,為千秋宮。與萬載南宮,并稱。薊北離宮,獨占西城,二十一衢。薊王出征天竺,滿載而歸。寧臺殿,先已筑畢。此殿乃薊王為公孫王后所筑,權且空置。余下南北二宮,安置北天竺諸王,足以。

    高粱水,自戾陵堰枝分。南北高梁二水,三分薊王離宮:北枝,自寧臺下穿過。南枝,自南北二宮間穿過。數年來,薊國分戶,多置于大通郡。如此,城中亦是高樓林立,鱗次櫛比。車水馬龍,摩肩接踵。高粱水乃漯水枝津。于二水合流處,新筑戾陵堰,另鑿車箱渠。遂成三水交匯。

    大通守顧雍,于梁山水岸,立戾陵港。假萬里黃金水道,船運便利。

    薊國號九河之地。先前正有九水。今“九”已化實為虛,言指多水。

    國中,易水、泒水、巨馬水、滹沱水、漯水、沽水、鮑丘水、濡水、渝水、大遼水,枝津故瀆,縱橫溝渠。先有,千里薊國渠,連通西境諸水。又得環渤海,連通東境諸水。得都船、都水二署,多年疏通。薊國五百城港,皆有港津串聯。上計署統計,總航道,長達萬里。白波大舡,通行無阻。

    便是三足金烏,凡國中大城,皆可通行。

    正因水網密集,千里稻作。水旱之災,絕跡北國。豐水則蓄,寡水則引。便是百年一遇,還有大河可輸水。后世將水稻田,化為最大規模人工濕地。可謂實至名歸。

    唯恐北天竺諸王,心生冷落。故薊王泛舟薊北。車駕入宮,與諸王歡飲。

    須知,北天竺,國大都城,周回雖少則二十里,多過四十里。然卻是貴種共居。諸王宮,橫豎亦不過,一衢之地。如薊北離宮,足有足有二十一衢。以『一殿一衢』計,王宮諸殿,足可安置二十一王。

    須知。后世玄奘《大唐西域記》所錄,包括西域、天竺等地,計百三十八國。即便悉數遷入漢土,洛陽周遭離宮,亦綽綽有余。洛陽不濟,還有長安、薊北,乃至南陽等地。足可安置。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庐江县| 禄丰县| 富源县| 吴川市| 明光市| 泾源县| 通化市| 永登县| 长乐市| 鹤山市| 精河县| 乌兰察布市| 秀山| 浦县| 睢宁县| 定南县| 弥渡县| 内江市| 彭州市| 梧州市| 余干县| 平南县| 平潭县| 穆棱市| 丰台区| 丹凤县| 胶州市| 荃湾区| 东兴市| 浦东新区| 瓦房店市| 罗平县| 屯昌县| 杭锦后旗| 田东县| 肇州县| 溧水县| 弥渡县| 丰镇市| 白玉县| 康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