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乘運躍鱗-《劉備的日常》
第(1/3)頁
三縣之名,皆有所出。
《淮南子·地形訓》:“東方之美者,有醫無閭之珣玗琪焉。”《說文·玉部》:“醫無閭之珣玗琪,《周書》所謂夷玉也。”
《周禮·春官·大宗伯》:“(天子)以玉作六器,以禮天下四方,以蒼壁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黃禮北方。”
“赤璋”,便是“珣玗琪”所制。因近醫無慮山,故薊王取為縣名。
《易·系辭下》:“葬之中野,不封不樹。”謂“中野”者,便是原野之中。此縣,位于安遼郡正中。坦蕩如砥,黑土沃壤,正配中野之名。乃邊境糧倉。
遼關,得名水砦。雖不宜為郡號,卻足可為縣名。薊王海納百川,各得其所。
金烏船宮,尚未起錨。薊王敕令,已先行傳回。
五尹十守,五十一縣。冠絕今漢。
須知。國中郡縣,多是薊王,自行分割。自先帝以來,歷次增封,皆不過數縣。然能有此規模,今漢罕見。如督亢澤、雍奴藪、文安澤、東西掘鯉淀、大小遼澤。皆是一片白澤,不毛之地。可謂“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之絕境。薊王“置之死地而后生”,悉辟為良田。正應大漢今之國祚。
“漢祖起豐沛,乘運以躍鱗。手奮三尺劍,西滅無道秦。十月五星聚,七年四海賓。高抗威宇宙,貴有天下人。”
薊王恩師盧少保,曾言“可比光武”。如今再看。薊王當可與高皇,一較高下。
薊國之事,薊人之議。聞王上中分三川,再立安遼。眾皆心領神會。早聞大遼澤廣袤,不在雍奴藪之下。雍奴藪分七縣,綽綽有余。大遼澤,自不例外。只因遼水攔阻,長城隔斷。不然,當可比雍奴,再向北外延一縣。然六縣足分二郡。
薊國郡縣,民眾多而圩田廣。一縣治政,可比數縣。故三縣為郡,正當適宜。至多不過四縣。再多,非循吏則力不能及。薊國吏治冠絕天下。“猛將如云,謀臣如雨”。“十年還戴鹖(hé),千里共擔簦”。正當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又何必,勞苦一人。
熱議之一,便是何人為守。
眾口一詞。皆是泉州令袁渙。袁渙出身陳郡袁氏,乃司徒袁滂之子。治世之才,兼有賁育(戰國時勇士孟賁、夏育之并稱)之勇。先治泉州港,后主泉州治。政績常為人先,薊王加光祿大夫以嘉之。今王上,析分安遼郡,當為袁曜卿置守也。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盱眙县|
岳普湖县|
花垣县|
清河县|
江源县|
黑龙江省|
兴城市|
承德市|
台江县|
兴义市|
揭东县|
伊川县|
金山区|
江津市|
胶州市|
杭锦旗|
蒲江县|
华安县|
庄浪县|
弋阳县|
策勒县|
咸宁市|
唐山市|
临朐县|
德格县|
红桥区|
永安市|
张家界市|
延寿县|
临江市|
商城县|
绵竹市|
奉节县|
三原县|
城步|
阜宁县|
游戏|
保德县|
瑞安市|
庐江县|
旌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