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 巡視南境-《劉備的日常》
第(1/3)頁
城內古意盎然。許多建筑頗有燕趙耿烈之風。
《漢書·地理志》:“初,太子丹賓養勇士,不愛后宮美女,民化以為俗,至今猶然。賓客相過,以婦侍宿。嫁娶之夕,男女無別,反以為榮。后稍頗止,然終未改。其俗愚悍少慮,輕薄無威,亦有所長,敢于急人,燕丹遺風也。”
劉備年少位高,自有風儀。雖未加冠,卻已身長八尺。左右繡衣吏皆世之虎賁。多曾為游俠,正與容城古風相合。
白發老者焚香于道,兩側樓閣總有懷春少女挑簾窺望。皆知容城已劃歸少君侯治下。如何能不欣喜。
劉備左右看過,城內街巷雖經修繕,水淹痕跡卻十分明顯。
一行人抵達官舍,階下早有邑中官吏與三老俸酒等候。
官舍本是容城侯府。頗有氣派。年久失修,卻也古意盎然。屋頂、墻壁,時有青苔野草,摻雜其間。主臣落座,鄉嗇夫馬升這便奉上計簿。計吏登記戶口、賦稅、人事等,皆在簿籍之上。
劉備命左右接過,置于案上。
褒獎寒暄之后,便問起容城水患。
鄉嗇夫馬升、游徼孫勉,皆祖居此地。這便將諸情娓娓道來。
話說,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大河改道南移。掘鯉淀水勢變小,只剩一些支流盤據于此,經白洋淀東流入海。故白洋淀有“九河下梢”之稱。所謂‘九河’乃是虛稱。言指河流眾多。掘鯉淀流域遂現許多連綿淺湖,淺湖隨旱澇變化,時而收縮,時而擴張,大則串通成片。小則分離,乃至干涸。
到了戰國時,淀區成為“燕南陲、趙北際”軍事要地。燕國在此筑有三臺城、混泥城、趙國在南部筑有葛城,兩國遙遙相對,虎視眈眈。周顯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為防御秦、趙、齊入侵,燕召王又沿古黃河流經掘鯉淀之北岸。筑起一道五百余里的長城,稱“燕長城”。因多沿易水堤擴筑,故又有“易水長城”之稱。一能阻止淀水北泛,二可防敵國入侵。一舉兩得。
前漢時,掘鯉淀曾多年枯水。今漢枯水又變豐水。出現大量游移淀泊。周圍百姓飽受其害。
容城東南,有埿水自淀中流出,注入南易水。故而時下,掘鯉淀又被稱為大埿淀、小埿淀。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潞西市|
永州市|
池州市|
岳西县|
太湖县|
克东县|
舟山市|
如东县|
青田县|
阿拉善左旗|
虹口区|
鞍山市|
盈江县|
闽清县|
绥德县|
靖西县|
渝北区|
新化县|
高青县|
平顺县|
华蓥市|
抚顺市|
涟源市|
苗栗市|
长沙市|
汝阳县|
静海县|
公安县|
晋中市|
治县。|
名山县|
腾冲县|
鲜城|
莲花县|
彭阳县|
交口县|
吉林省|
老河口市|
增城市|
丁青县|
丰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