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 家國天下-《劉備的日常》
第(2/3)頁
真不愧是母親。
劉備笑著起身:“兒子受教。”
母親其實是將‘天子無私事’反過來理解。便是‘私事亦國事’。或許,陛下高居廟堂。所思所想,并不是身居樓桑的劉備能體會。
待耿雍返回,劉備已和崔鈞找到了容城、益昌二地的出處和淵源。
容城自秦置縣,屬上谷郡,初名“桑丘”或“宜家”。漢初分封諸侯,容城初為深澤侯國。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封匈奴人董渫(xiè)為成侯,連襲兩代。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建易縣。景帝中元三年(公元前147年),以匈奴降王徐盧封容城侯,始置容城侯國。王莽立新朝,恢復舊制,置深澤縣。今漢已廢縣,并入范陽縣。
樓桑距容城故城,直線距離約百二十里。距離容城南界,約一百六十五里。
《地理風俗記》:“方城縣東八十里有益昌城,故縣也。”益昌位于樓桑東南,距樓桑直線距離約二百三十五里。
增封后,劉備的臨鄉縣乃延伸至幽州南界。與冀州博陵郡、河間國毗鄰。
樓桑縣境,向東、向南,延伸百余里。面積擴大一倍有余。
劉備固然欣喜。然而想著乃是由三瓶琉璃香露換來,又覺得受之有愧。
倒是大儒蔡邕一語驚醒夢中人:“今地增百里,少君侯能救多少黎民于水火?”
劉備這便頓悟。
亂世將至,比起萬千百姓,自己的榮辱又算得了什么。
圣詔同時下達地方。容城、益昌兩地官吏,齊聚樓桑。侯府不敢叨擾。便紛紛投上名帖,求見兩位家丞。耿雍來問劉備,劉備笑道:見見何妨。
耿雍和崔鈞這便在官舍逐一接見。禮物權且收下,以安其心。又令刺奸、賊捕,細細查探。兩地皆是古城,民風淳樸。無奈卻時遭水患。劉備問過方知,兩地間,竟有一處堪比督亢大澤的廣闊水域——掘鯉淀。
掘鯉淀,后世稱白洋淀。
時下范圍極廣。上古時曾是大河故道,洪水滔天。東漢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大河改道南移,河水存積在這片洼地,形成大面積水域。西晉著名辭賦家左思《三都賦·魏都賦》中曾寫道:“……其中側有鴛鴦交谷,虎澗龍山,掘鯉之淀,蓋節之淵。”唐代注釋家李善對“掘鯉之淀”的注釋為:掘鯉之淀在“河間莫縣之西”。正是后世的白洋淀。故白洋淀亦稱掘鯉淀。
《新唐書·地理志》記載:“莫州有九十九淀,今縣境以淀名者不一處,掘鯉淀其一也。”莫州,便是指時下河間國北境周遭的廣大地區。
后世的白洋淀,自然水域面積三百六十余平方公里,淀內共有一百四十三個大小不等,星羅棋布的淀泊。被三千七百多條溝濠連接,淀淀相通,溝濠相連,形成巨大迷宮陣。白洋淀是眾多淀泊中面積最大的一個,約兩萬畝,故以此命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