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 南港新城-《劉備的日常》
第(2/3)頁
東南流向的濩淀水,從臨鄉城南穿過,注入南巨馬水。而濩淀水的上游來水,便是督亢大澤。此時,整個濩淀水路,皆淹沒在大澤之中。
從后世濩淀水的名字,亦不難理解此水的狀況。‘濩’,散布。‘淀’,淺湖。濩淀水,便是一條散布著許多淺湖的水流。
三百年后,北魏酈道元著《水經注》時,濩淀水還是一條周圍散布著許多淺湖的水流。可想而知,時下督亢泛濫,濩淀水早已與大澤沆瀣一氣。河道盡淹沒在白澤之下。
劉備本不知有這條水路。正如淹沒在督亢澤下的督亢溝水一樣。也是良匠下水查探,順著護陂內水流的方向,找到了這條暗河。
原來,戰國時徑五十里的督亢陂澤,中的‘陂’,便是指這條護陂。護陂再往東南,便是濩淀水路。
‘護陂’,正如‘鹿陂’。乃是一座集引、蓄、灌、排、圩,綜合利用為一體的大型水利工程的統稱。
護陂內有陂渠。陂渠上承督亢澤水,下續接濩淀水。待洪水漫出,沖垮河堤。陂渠與濩淀水接力,將戰國時徑五十里的督亢陂澤,擴成了如今的白澤百里。
如此一來,有了南北向的護陂和東南向的濩淀水路,上下續接。臨鄉東南再行圩田,可事半功倍。只需如督亢溝和酈亭溝兩條水路那般,筑堤攔水,再橫攔筑壩。待阡陌縱橫如棋盤,再舀水晾曬,美田自成!
換句話說,臨鄉一地,有三條水路連接南北巨馬水。由西向東,分別是:酈亭溝、督亢溝、濩淀水。
東南向的濩淀水,逕臨鄉城南。與臨鄉城擦了個邊。劉備建造的南港,要從東南向的濩淀水路,引一條東西向的直渠。然后繞臨鄉新城一周,再與城北濩淀上游水路續接。不僅掘渠成港,亦能引水護城。一舉兩得。
為泊大船,南港直渠,水路極闊。寬二十余丈。排建‘丁’字長堤,可對面泊船。堤上鋪青石方磚。建塔吊若干。渠闊水緩,塔吊無法用水流驅動,故而改成畜力轉輪。輔以定滑輪、荊棘輪、配重石砣。吊運船上貨物。長堤居中建有軌路。貨物可從商船直接吊入貨運舫車。然后排隊入南港城。
南港城內,列建邸舍。每座邸舍,皆以直軌與港口處相對應的‘丁’字長堤相通。換句話說,每座‘丁’字長堤,都對應一座邸舍。邸舍內架橋吊,同樣是畜力驅動。可將貨物分類堆積。
第(2/3)頁